“元宇宙”来了,艺术是技术的同道还是抵抗?|艺评 | 技术

2021年下半年,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意蔓延,正当人们不断为疫情受到的影响和限制而苦恼之际,一个带着科技神话性质的新事物“元宇宙”横空出世。这个超越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新世界“元宇宙”的诞生,让一年多来精神上倍感压抑和烦躁的全球网民为之振奋。
元宇宙(Metaverse),是出自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里的一个名词,其实它本身不是一项新科技,而是一个概念或者理念。是一个整合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云计算、拓展现实、机器人、脑机接口、5G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平台。它无限开放,特别强调虚实相融,具有沉浸式体验、虚拟化分身、开放式创造、强社交属性等基本特征,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汇集中心。
“元宇宙”来了,艺术是技术的同道还是抵抗?|艺评 | 技术
文章插图
【“元宇宙”来了,艺术是技术的同道还是抵抗?|艺评 | 技术】2021年10月,随着Facebook正式更名为Meta,并宣称将在五年内转型成为“元宇宙(Metaverse)”公司,由此引发全球强烈震动。元宇宙成为继NFT艺术之后,2021年下半年各大媒体与社会各界最为高频和热点的话题。对于元宇宙的未来,以及它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至今尚无定论,也未达成共识。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个现实已经不容置疑地摆在我们所有人的面前。那就是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科学、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动力正在成为人类生命的体外延伸,将以不可思议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
应当说,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通常来说,科学是理性的,以寻求真理,提炼客观规律见长;而艺术则是感性的,以追求真善美为精神宗旨,不断开拓人类的思维疆域。但无论是科学发明还是艺术创造,他们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激发。在人类发展史上,科学发现、方法和知识等经常会对艺术产生影响,而艺术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反过来也对科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尽管元宇宙目前尚处在初始阶段,但VR艺术、游戏美术、AI艺术、沉浸式艺术和NFT艺术等与元宇宙相关的各种新潮艺术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尤其是以数字艺术为基础的NFT艺术,眼下正在成为炙手可热的艺术和资本的新宠。
“元宇宙”来了,艺术是技术的同道还是抵抗?|艺评 | 技术
文章插图
事实上,回看历史,不难发现,新技术与艺术之间有着一种复杂关联。然而,在相当长时间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由于透视法、光影和解剖等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西方绘画形成了一整套观察自然和构造画面的规则与方法,建立了西方绘画的古典语言体系。但无论是透视法,还是光影和解剖,它们的技术性都消融在绘画中,并不与绘画艺术形成紧张与冲突。不过,从摄影与电影开始,现代技术成为艺术中的关键性成分,并使艺术呈现出与原有艺术形态不同的特征。比如,摄影术曾经催生出印象派;计算机的出现和消费主义的盛行让波普艺术走向世界舞台;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直接带来了网络艺术的兴起,让数字艺术、影像装置艺术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
在技术越来越占据支配地位的今天,人的生命经验和感受方式都将被重新塑造。眼下,技术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的主体,集合了多种技术的元宇宙能量更为巨大,具有某种压倒性优势的力量,它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表征。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是技术的同道还是抵抗?
技术决定论的代表人物阿诺德·盖伦认为,人类通过技术而弥补了自身直觉的缺陷,因而技术成为了人的器官的延长和替代,实现了人的自然本性的可塑性。但实际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漠视人的身体,退化人的感觉,让人的自然能力加速下降。比如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提高与普及,我们从当初的敲击键盘,到如今的点击鼠标或触摸屏幕,到以后的只需要大脑发指令,身体机能的使用越来越少。应当说,元宇宙时代,过份依重人的智力,严重忽视人的身体机能和各种感官,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存在状态而言,那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全面的,更是不健康的。艺术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在于恢复人的感觉,以及感觉与感觉之间的关联性,并充分发挥人的直觉、灵感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