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让利商家不可怕,本地生活平台在焦虑什么?( 二 )


但如资本市场预演的那般 , 补贴商家当真如此“可怕”?
答案或并非如此 。 有几组数据值得推敲 , 其一 , 外卖业务营收占比在下降 。 2021年第三季度 , 外卖收入占美团整体收入的54.2% , 而2020年同期这一比例为58.4% 。
这主要源于外卖增速的下滑 , 报告期内美团外卖业务营收增长28% , 低于到店业务、酒旅业务的33.1% , 更远远低于新业务的66.7% 。
相似的一幕 , 发生了在了饿了么身上 。 2021年第三季度的阿里巴巴本地消费(饿了么)服务收入为95.13亿元 , 同比增速为8% , 是所有业务中增速最慢的 。 此外 , 本地生活服务营收占比从上年度的6%下降为5% 。
其二 , 外卖的最大作用不是赚钱 , 而是引流 。 2021年第三季度 , 美团外卖营收264.8亿元 , 经营溢利8.8亿元 , 经营毛利率(姑且看作毛利率)为3.3% 。 而同期到店、酒旅业务营收86.2亿元 , 经营溢利37.8亿元 , 经营毛利率(姑且看作毛利率)为43.9% 。
同期 , 饿了么订单量增长超过30% , 远高于营收8%的增速 , 原因也在于补贴的大幅增加 。
也就是说 , 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 , 早已大幅提高补贴比例 。 换言之 , 补贴外卖商家其实并不可怕 。 “本来就不赚钱 , 再少赚点又有何妨 , 全当为社会做贡献了 。 ”一位大消费观察人士一语中的 。
这也符合美团掌舵人王兴的商业逻辑:用高频外卖带动其他低频业务 , 外卖首要是聚合流量而非赚取利润 , 新业务才是未来 。

03未来在哪里
怕就怕 , 当外卖赚钱效应在减弱时 , 新业务却需要持续烧钱 。
美团新业务以零售为主 , 而零售又以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美团闪购最具代表 。 对此 , 王兴不惜巨资投入 , 尤其是美团优选这项社区团购业务 。
根据财报 , 因美团优选在内的新业务前期投入巨大 , 美团新业务第一季度亏损80亿元 , 第二季度亏损92亿元 , 第三季度亏损109亿元 。
海量资金投入 , 美团耗得起 , 其他小零售商却只有等死的份 。 原因在于 , 它的回报期太长了 , 这也是不少社区团购方偃旗息鼓的重要原因 。
但美团似乎没有停下的念头 , 因为新业务具备足够的战略价值 。
这个价值首先体现在用户上 , 三季报显示 , 美团近一年交易用户数为6.675亿 , 同比增长40.1% 。 按照平均每年每个交易用户交易34.4笔计算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近一年内 , 美团交易笔数超229.6亿笔 。
另据趣识财经统计 , 截至2021年9月30日一年内 , 美团外卖交易笔数共计约137.8亿笔 , 外卖业务之外交易91.8亿笔 。 按照新业务增速远超外卖估算 , 未来新业务的“人气”或要与外卖旗鼓相当了 。
这是美团的赚头 , 也符合王兴长期坚持的“漏斗流量”理论 。
【营收|让利商家不可怕,本地生活平台在焦虑什么?】但未来的归未来 , 现实的归现实 , 活在当下的本地生活平台注定不会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