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立讯精密领跑,果链上演“出逃记”

新能源|立讯精密领跑,果链上演“出逃记”
文章插图

A股一直有个“苹果概念股”的说法。
手机产业链也有着这样一句话:得苹果者得天下。
过去十年间,为苹果代工iPhone和手表的立讯精密股价翻了近30倍;德赛电池咸鱼翻身、业绩碾压老对手飞毛腿;信维通信与苹果合作后在5G天线领域龙头地位稳固;一对小小的AirPods就能撑起国内近百家果链公司……只要一家公司进了苹果的供应商大名单,成为果链中的一员,在业界甚至资本市场就会获得足够的关注度和声量。
但相对应的,对苹果的依赖性越大,就越容易被苹果按住命运的喉咙。对于立讯精密、富士康这样的果链巨头来说,其营收高度依赖“果链”身份,一旦苹果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其业绩和股价的过激反应。
果链也并不是个“铁饭碗”,高压、薄利、生存难,作为代工厂这样替代性较强的工作,“被踢出局”的风险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果链企业的颅顶,没有哪家果链企业想成为下一个欧菲光。
众多果链企业不得不学会摆脱“苹果依赖症”,开始多条腿走路。
成也苹果,败也苹果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这是钱钟书描述的婚姻,同样也是果链的现状。
“借助跟苹果合作的品牌效应,赚安卓手机厂商的钱。”行业分析人士这样描述欧菲光的商业策略,同样也是大部分果链企业的运作方式。
对于当时的企业来说,进入“果链”成为苹果供应商不仅仅意味着大量的订单和高额的利润,“果链”的身份就像一张质保卡,彰显着其各方面强劲实力,甚至能够提高自身在资本市场的估值。
但高收益意味着高付出,进入苹果产业链,成为果链一员,企业本身就会失去话语权。
要知道,苹果可是供应链管理大师,深谙制衡之术。
苹果对生产链有着绝对的掌控欲,他要清晰地掌控每一个元器件、材料来源、设备等的具体信息,不允许任何“黑盒”的存在,苹果甚至会直接为工厂提供设备,并且只能用于生产苹果的产品,在富士康的各条苹果产线中,就有2到5成的设备是苹果给的。
也正是苹果在产业链上的绝对控制权,才有了冷酷的“2+1”策略——苹果常常会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商,一方面可以避免对单一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苹果通过扶持新的供应商,与老供应商相互制衡,挤压供应商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大口吃肉同时,果链成员喝到的汤却越来越少。
【 新能源|立讯精密领跑,果链上演“出逃记”】如果一家供应商产品或者管理水平落后了,就会被苹果无情地踢掉,若是没有其他大客户护身,很容易在业界地位坍塌、出局。
被苹果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果链成员,楼起楼塌就在转瞬之间。曾经的欧菲光就有过血淋淋的教训。
2016年,欧菲光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苹果供应链,提供手机镜头模组。双方的合作一度让欧菲光的业绩暴涨,直到2020年,欧菲光的营收也还达到484亿元。
2021年3月,欧菲光发布公告,称收到境外特定客户的通知,该客户计划终止与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采购关系,后续公司将不再从特定客户取得现有业务订单,而这个特定客户正是苹果。受此影响,欧菲光不仅股价暴跌,单季亏损金额更是超过20亿元。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意识到被苹果拿捏的众多果链企业,都在谋划转型。
集体“逃离”果链
2月22日晚间,立讯精密公告,加注20亿元投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入局新能源的立讯精密来势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