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多少岁出山帮助刘备的 诸葛亮出山时多大年龄

诸葛亮初出茅庐时根本不是什么没经验的普通青年 。不可否认诸葛亮确实在成长,他在几次北伐中的表现也越来越好,但他早期的履历已经足够惊人 。按照出师表里的自述,诸葛亮大约在建安十二年(207)跟随刘备

诸葛亮是多少岁出山帮助刘备的 诸葛亮出山时多大年龄

文章插图
诸葛亮初出茅庐时根本不是什么没经验的普通青年 。
不可否认诸葛亮确实在成长,他在几次北伐中的表现也越来越好,但他早期的履历已经足够惊人 。
按照出师表里的自述,诸葛亮大约在建安十二年(207)跟随刘备,随后刘备就对他重用到连关张都吃醋的程度,第二年诸葛亮出使东吴,第三年帮刘备征调三郡赋税 。
在刘备入蜀时,连远在北方的傅干都听说了诸葛亮的大名,将他放在关张之前 。
诸葛亮
而且刘备是什么人?漂流半生的豫州牧左将军,和曹操刘表喝过酒,跟袁绍陶谦握过手,还陪皇帝搞过政变,什么名士贵族诸侯响马他没见过?世人称赞许汜为国士,刘备根本瞧不上眼 。
他肯对诸葛亮行三顾之礼,说明诸葛亮出山前已经比大多数人要强了,光用成长快来解释是说不通的 。
关于诸葛亮为何出山前就这么厉害,这需要去了解一下诸葛亮青少年时期的经历 。三国志里记载诸葛亮年幼丧父,他的从父诸葛玄是袁术手下的豫章太守,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和诸葛均兄弟前往豫章上任,这时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只好跑去跟随了与自己有交情的荆州牧刘表 。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
另一本史书献帝春秋里有更详细的记载,但内容相差很大,大概是说诸葛玄是刘表任命的豫章太守,朝廷派朱皓去顶替诸葛玄,朱皓便向扬州刺史刘繇借兵击败诸葛玄,进入了南昌 。诸葛玄战败后逃到西城,建安二年(197)西城百姓造反并杀害了诸葛玄,将其首级送给刘繇 。
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 。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 。皓从扬州刺史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 。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 。
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诸葛玄的豫章太守到底是袁术设置的还是刘表设置的,二是诸葛玄有没有被杀 。
袁术
关于第一个问题,个人认为三国志的记载可信度更高,陈寿自己是蜀汉人,又被西晋朝廷指派收集诸葛亮的相关资料,他所接触的关于诸葛亮的记载无疑较为齐全,所以清楚诸葛玄是先跟随袁术,后投奔刘表,而献帝春秋的作者则以为诸葛玄一开始就跟随了刘表 。
同时从地理位置上看,来自徐州的诸葛玄就近投靠袁术自然比跑几千里远去投靠刘表要更合理,诸葛玄丢失南昌后道路被切断难以返回寿春,于是向西投奔刘表也顺理成章 。
豫章郡位于长江以南,北边是庐江郡 。袁术曾经指派孙策攻打庐江,那么诸葛玄担任豫章太守的时间应该就是袁术拿下庐江之后,同袁术派孙策渡江攻打丹杨的时间几乎一致 。刘繇因为袁术攻打庐江而与之翻脸,赶走了袁术所设置的丹杨太守吴景,双方随之敌对 。
周瑜传记载孙策攻打丹杨时,写信给袁术手下的丹杨太守周尚的侄子周瑜,请他带兵帮忙 。这应该是吴国史料里隐晦的说法,实际情况应该是袁术设置周尚为丹杨太守,让他渡江攻打刘繇,孙策则是去帮忙的,而诸葛玄被袁术派去占领豫章,袁术的目的是消灭刘繇,拿下整个扬州 。
按照相关记载,刘繇被孙策打败后听从许劭的建议逃往豫章,让笮融带兵和朱皓一起打败了诸葛玄,结果这时笮融杀害朱皓自己占领了豫章,刘繇便讨伐了笮融,随后一直呆在豫章直到病死 。许劭劝刘繇逃往豫章时,说豫章靠近豫州,让刘繇遣使贡献,与曹操取得联系 。
根据这句话可知,曹操此时已经迎奉天子,曹操在建安元年(196)八月来到洛阳,九月迁都到豫州的许县,而诸葛玄被赶出南昌则在这之后 。如果诸葛玄在建安二年正月被杀,那他根本没时间带诸葛亮等人前往荆州,所以三国志和献帝春秋的记载只能选择相信其一,不能并存 。
诸葛亮的姐姐嫁给了荆州人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德公是荆州第一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外号就是他起的 。如果诸葛亮姐弟是在没有长辈庇佑的情况下来到荆州,很难想象他们可以成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网,因而个人认为三国志的记载应该是正确的 。
那么这里就很清楚了,诸葛亮的从父诸葛玄早年在袁术麾下参加扬州争夺战,与刘繇军交过手结果战败,最后来到荆州 。诸葛亮当时是十五岁到十七岁的少年,并不是懵懂不明事理的小孩子,他对这场诸侯争夺地盘的战争应该有相当深刻的体会 。
同时诸葛亮在荆州也并非一般身份,刚才说到他的姐姐嫁给了荆州名门庞氏,和庞统是亲戚关系,庞统三十岁不到就当上了功曹这种要职 。
诸葛亮自己又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从宗法关系来说,刘琦和刘琮兄弟都要管诸葛亮的老婆叫一声表姐或者表妹,因此诸葛亮可以很轻易地掌握荆州上层人士的消息,甚至可能时不时要去做客拜访 。但他在躬耕生活中又能接触到普通的士子百姓,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
黄承彦
诸葛亮隐居的这段时间里荆州发生了很多变故,例如张绣和张羡叛变,刘表煽动益州发起叛乱,派兵进攻交州,又不断和孙权在豫章发生战争,但扩张事业一直不太顺利 。
同时荆州的吏治也在恶化,当时荆州有一首童谣这样唱道:“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后一句指的应该是建安十三年(208)刘表病故,其子投降曹操的事,前一句大概意味着从建安八九年开始刘表的身体和荆州的军政已经每况愈下 。
诸葛亮早年作为半个参与者经历过扬州的战争,后来又在荆州的士人圈子里目睹了荆州的衰败,不可能不去思考这中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无论是得到朝廷任命、拥有道义的刘繇,还是跨州联郡、拥有实力的袁术,最后都遭到了失败,反而是不起眼的孙策占领了江东 。同时刘表为何屡遭部下背叛,对外扩张又接连失利,他到底受到了什么力量的掣肘,诸葛亮肯定也去想过 。
诸葛亮在荆州游学时和石韬、孟建、徐庶是同学,这三人看书都“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只“观其大略” 。
诸葛亮应该是带有明确目的地在看书,他不追求成为学者,所以不打算务于精熟,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吸收其中有用的部分,想要经世致用 。
这种特殊的经历对人的成长帮助是很大的,像鲁迅和曹雪芹都是经历家道中落,尝遍人间冷暖,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创作,终成一代大家 。毛主席一再强调,没有调查过就没有发言权,他本人做事都主张从实际情况入手,推崇实地考察,反对教条主义 。
打个比方,如果让大家对今年的房价走势下一个判断,是天天研究金融知识的学者靠谱,还是在网上呼吁赶快降价的网友靠谱?
要我说他们都不靠谱,真正靠谱的人应该既掌握金融知识,又清楚市场需求,并且了解政策动向,最好是拥有地产商、购房者、政策制定部门等各种人脉,掌握大量实际案例和内部规则,并且自己将理论知识和这些现实情况思考结合建立出经得起验证的理论模型 。这样的人得出的结论和普通人得出的结论有质的差别 。
除开诸葛亮,像曹操刘备这些人无一不是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曹操早年当过太学生,还很可能参加过学生运动,后来混迹士人圈子,做过一段时间酷吏,又卷进外戚和宦官的斗争被免官,在地方当过县令和国相,对东汉官场的运行规则了如指掌 。
而刘备早年是手工艺者出身,去首都游过学,在本地组织过民兵组织,找商人拉过赞助,上战场装过死,被政府优化调整过,他清楚各个阶层的人过着什么生活,想要什么,该如何聚拢人心 。
【诸葛亮是多少岁出山帮助刘备的 诸葛亮出山时多大年龄】诸葛亮在隆中对里给刘备说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不可图”、荆州“其主不能守”、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全部与事实相符 。这些光靠一个天分出众的读书人去想是想不出来的,诸葛亮必然是时时关注着各地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