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2015年她和马云同台侃侃而谈,7年后身败名裂,将面临20年的监禁( 三 )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好像很“崇拜”乔布斯 , 她不仅把自己打扮得如同“女版乔布斯” , 而且特地费尽心思为Theranos重金请来苹果公司使用的公关团队 , 仿佛当真立志于要把自己打造成“第二个”乔布斯 , 把Theranos打造成“第二个”苹果公司 。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的“苦心”没有白费 , 短短一年时间 , Theranos的市值就上升到90亿美元 , 摇身变成美国最具潜力的科技公司 。

她本人同样成为媒体头条常客 , 是人人称赞的“女神” , 是美国新生的“标志性传奇” , 是有资格同克林顿、马云等同台交谈、站在全球财富论坛发表演讲 , 赢得阵阵掌声的女亿万富翁 。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彻底沉醉在名利带来的“美好”中 , 完全忘记她的真实“身份”:一个犹如泡沫般 , 由“幻影”堆砌出来的“骗子” 。

02 , 持续作死:她的野心过于贪婪 , 再也听不见任何劝告正如俗话所言 , 质疑是世界的常态 , 尤其当一个人“横空出世” , 突然站高以后 , 人们总会对她的“来历”及“发家史”产生浓重兴趣 。
但有的人经得起“扒” , 有的人则如同出现裂缝的鸡蛋 , 浑身皆是“漏洞” , 一不小心便会“万劫不复” 。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即是后者 。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与Theranos的“神话的崩塌”从一个名叫约翰·卡瑞鲁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开始 。
某一天 , 约翰·卡瑞鲁无意间从某本杂志上读到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关于“爱迪生”的介绍文章 , 含糊可笑的运作原理描述让约翰·卡瑞鲁立马生出一种职业直觉 , 促使他开始对Theranos及“爱迪生”血检仪进行暗中调查 。

在此过程里 , 约翰·卡瑞鲁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为什么凡是有关Theranos的谈话总是会遇到不同“阻拦”?
知道Theranos内情的人 , 往往闭口不谈Theranos 。
愿意诉说Theranos的人 , 却又会在交谈之后接到律师所警告 , 说他们泄露了Theranos的秘密数据 , 必须把向谁交谈、交谈了什么内容尽数告知律师 , 否则律师就会对他们提出诉讼 。

就算Theranos是一家“科技公司” , 但有必要这般“严防死守”吗?
愈加疑惑的约翰·卡瑞鲁决定向伊丽莎白·霍尔姆斯提出采访申请 , 可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的表现反倒令约翰·卡瑞鲁无语至极 。
采访当天 , 不仅伊丽莎白·霍尔姆斯来了 , 而且她还带来了4个律师 , 且在采访开始前便拿出录音笔 , 直对约翰·卡瑞鲁说他的质疑是错误的 , 他们将对约翰·卡瑞鲁进行指控 。

约翰·卡瑞鲁这才恍然明白 , 原来伊丽莎白·霍尔姆斯不是来接受他采访的 , 而是想要从他口里获取法律证词 。
2015年10月中 , 《华尔街日报》率先刊登一篇质问Theranos产品及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的文章 , 揭露隐藏于这家“明星公司”背后那些大众没有关注到的“真相” , 在美国瞬间引起一场“风暴” 。

站在风口浪尖的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却好似真的相信自己给大众编织的“谎言” , 以一种镇定姿态出现在媒体镜头前 , 斥责《华尔街日报》的“野蛮” 。
可她的“表演”最多算是“灭亡前”得“疯狂挣扎” , 因为约翰·卡瑞鲁“撕开”的那道“真相之口”正在越裂越大 , 直至把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精心“包装”的那层“外皮”彻底掀开为止:

保密的确是一个“技术公司”常见的规定 , 但倘若一家公司不同部门的钥匙卡都要分开 , 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也不能讨论自己相关工作时 , 问题就有些奇怪了 。
当Theranos的工程师、化学家及总顾问均提出这种模式对公司发展无益后 ,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的表现十分诡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