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十年烧千亿,长视频过"紧日子"能否脱困?( 三 )


提价谨慎的优酷,把增长重点落在了会员数上,试图利用阿里资源,打通旗下各个平台,维持会增长。
早在2016年,优酷就小有尝试。彼时,优酷在内部提出了“大平台连通”战略,一是与支付宝联动的猴年春晚送红包活动,二是天猫双11狂欢节。
到了2018年,阿里生态下的“一卡通”会员体系——88VIP会员上线时,优酷会员也被嵌入其中。时隔一年,彼时的优酷相关负责人庄卓然就透露,88VIP会员中优酷权益开通率达90%。
此举的战略诉求在于,一方面,大阿里生态为优酷引流,给用户一揽子的打包权益,提升会员数量,其二,高粘性的优酷用户也在试图反哺阿里生态。
这一战略目前来看是奏效的——从2018年至今,每年Q4的优酷日均付费用户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 64%、59%、30%、14%,尽管增速在下滑,却难得维持了持续增长。
不过,如奈飞一样,支撑长视频会员付费意愿的基本盘,还是内容——到底集中所有预算,豪赌几个刷屏爆款,还是细水长流稳定产出,打造垂类内容穿透各个圈层?
其实,于平台而言,大爆款可遇而不可求,就如同类型和《甄嬛传》大体相近,但投资远高于前者的《如懿传》,未能复制前者的万人空巷一般。而网传制作费用只有几千万的小成本制作剧集《开端》,在腾讯视频独播后,开年大火。
就连奈飞并非季季有爆款,但其用户流失率却是所有流媒体平台中最低的,归根结底,在于稳定的内容供应。
而随着大众口味越发多元,就算是爆款,也未必能成为所有观众的心头之好。
优酷也并不All in押宝爆款——在内容层面,既有《长安十二时辰》、《街舞》、《乡村爱情》、《巡回检察组 》、《小敏家》等头部爆款内容,也围绕甜宠、悬疑、都市、港剧、合家欢五大剧场深耕。试图通过差异化,穿透各个圈层,提升用户的整体付费意愿。
或许,中国的长视频平台应该集体学习奈飞——于长视频平台而言,与其豪赌爆款,不如稳定产出及格线之上的大量优质长尾内容,满足用户的确定性期待,后者的优势在于,一是整体投资低且风险低,二是可持续性、落地性更高。
长视频的未来在哪里?历经十年长跑,累计烧钱上千亿的长视频,还有未来吗?
最近两三年,关于长视频的或真或假的负面传闻,总是时不时冒头。围观者看热闹,入局者看行动——至少,目前来看,无论是传统巨头BAT过去十年的集体入场,还是字节等新势力的陆续进场,以及奈飞持续盈利的惊喜财报,都能说明,长视频虽然目前深陷亏损,到未来前景依然令人期待,其破局之道,要赖于内部体制的理顺,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善。
其一,政策出台,遏制天价片酬和恶性版权战。
长视频的高亏损,很大一部分与影视行业的畸形生态息息相关。
早些年“大IP+大明星=大流量”的思维作祟下,版权战导致明星片酬水涨船高,影视成本高企,如今,政策方、平台方、内容方都在同向谋变。
2016年,广电总局要求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此后,管理部门多次出台规定。
到了2022年2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也将加强片酬管理写入《“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要求严格执行每部电视剧全部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演员总片酬70%的制作成本配置比例规定,加强片酬合同备案与核查。
不难预料,未来,把长视频拖入亏损泥潭的不合理高溢价内容支出,有望逐渐回落至正常水平。
其次,司法层面打击盗版,长短视频竞争回归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