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在哪个城市,鞍钢起源?

鞍钢在鞍山 , 鞍山是山城 , 不靠海 。但是 , 这里离海也不算远 , 经公路不到一百公里 , 就能到营口港 , 或是经铁路到达大连港 , 也不过三百公里 。
鞍钢建厂之初 , 就是考虑就近矿脉 , 所以依山就势 , 遍布整个城郊 。不过 , 若是深挖河道 , 经辽河水系 , 倒是也能入海 。

鞍钢在哪个城市,鞍钢起源?

文章插图
鞍钢起源?
鞍钢最早起源于1916年 , 经历了日本殖民时期、国民政府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三个历史阶段 , 留下了大量工业遗产 , 形成国内最重要的钢铁工业遗产群 。
日俄战争后 , 觊觎鞍山铁矿资源已久的日本侵略者侵入东北地区 。1916年 , 日本假借中日合办名义成立振兴铁矿无限公司 , 攫取鞍山周边11个矿区的开采权 。1918年 , 日本侵略者设立鞍山制铁所 。1933年 , 昭和制钢所成立 , 它先后吞并振兴公司和弓长岭铁矿 , 实现从采矿、炼铁、炼钢到轧钢的联合作业 。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 昭和制钢所累计生产超过1000万吨的钢铁 。
老1号高炉是这一时期工业遗存的代表 。该设备1917年开始兴建 , 1919年投产 , 直到2005年才停产 , 使用了近1个世纪 。如今 , 高炉已由原址迁至鞍钢集团博物馆内 , 在博物馆建筑外侧 , 可以看到1号高炉的热风炉 。
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 , 一台黑色机车车头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企业生产的轻型机车 , 用于运输弹药 , 出厂时被命名为“伊阿华州达文波特市建设者号” 。机车长8.27米 , 高3.3米 , 宽2.9米 , 自重48吨 , 完全用铆钉固定 。据悉 , “建设者”机车一共生产了80台 , 其中8台在1919年运到中国 , 先后在香港、上海等地使用 。这一台在日伪时期转到鞍山制铁所 , 用来运输厂区设备 。
新中国钢铁工业摇篮
在“鞍钢记忆”公园里 , 有一台锈迹斑斑、不起眼的方型设备 , 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是无缝钢管定径机的一部分 , 正是它生产出了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西方敌对国家对华实行经济封锁 , 无缝钢管等重要钢材的进口来源被切断 , 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成为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 。1949年7月9日 , 鞍钢举行开工典礼 , 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正式开工 。“一五”时期 , 鞍钢实施建设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7号炼铁高炉“三大工程” 。这“三大工程”意义非凡 , 在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中位列首位 。
原鞍钢无缝钢管厂厂长杨仿人至今仍记忆犹新:1953年10月27日下午两点半 , 通红的钢坯从1200摄氏度高温的加热炉里吐出来 , 穿孔机里吐出火红的钢管头 。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了!工人们欣喜若狂 , 打算给毛主席献上一份礼物 。他们切下一段20厘米的钢管 , 派专人送到北京 。1953年12月26日 , 毛主席60岁生日那一天 , 收到了这份特殊的礼物 。1954年 , 《人民日报》刊登了靳尚谊和傅植桂创作的油画《把第一根无缝钢管献给毛主席》 。油画主人公是钳工邵明祥 , 他在钢管上刻下一行字:“献给敬爱的毛主席” 。
紧接着 , 锅炉管、地质管、油管和不锈钢管纷纷轧出 , 工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得到解决 。
【鞍钢在哪个城市,鞍钢起源?】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所用的钢材几乎全部来自鞍钢 , 武汉长江大桥和解放牌卡车也离不开鞍钢 。从20世纪50年代起 , 鞍钢向全国各地输送了超过12万名专业人才 , 参与了20余个大型钢铁企业和13个省市冶金工业的建设 , 包钢、攀钢、武钢、宝钢……几乎每一个著名钢铁厂都有鞍钢人的贡献 , 鞍钢因此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