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觉得中国白酒难喝 为什么中国白酒在国外不受欢迎

为什么中国白酒在国外不受欢迎(西方人觉得中国白酒难喝),外国人似乎并不熟悉中国白酒,反倒是对俄罗斯盛产的伏特加还比较熟络一些 。可这两者明明都是高度烈酒,为何会有此巨大的差别呢,且让我们从酒本身说

西方人觉得中国白酒难喝 为什么中国白酒在国外不受欢迎

文章插图
外国人似乎并不熟悉中国白酒,反倒是对俄罗斯盛产的伏特加还比较熟络一些 。

可这两者明明都是高度烈酒,为何会有此巨大的差别呢,且让我们从酒本身说起 。
东西酒之别:东方为载体,西方重酒体众所周知,东方之酒皆源于酒圣杜康,枭雄曹操还曾在诗篇《短歌行》中,以“杜康”之名指代美酒,这也便有了千古名句: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杜康虽被称为酒圣,可他其实也只是一位聪明的人类,而并非大罗神仙,这与西方酒的产生出现了些许差异 。
在西方的文化传承中,人们普遍认为酒是由神祇带领到凡间的,这是一种非常神圣且具有灵性的饮品 。
比如古埃及人就认为,酒品都是冥王奥西里斯带给人间的礼物,这是一种神的恩赐 。
又如在璀璨的希腊文明中,世人都觉得酒是由酒神狄俄尼索斯酿造而出的,而狄俄尼索斯又是宙斯的儿子,人们每次痛饮美酒时,都会打心底里去感谢神祇 。
或许也源于这一理由,所以,西方对于饮酒一直有种莫名的庄重感,不仅要专门装潢饮酒地点,还要抛出一大堆关于酒品的宣传,或者传说,甚至,还要创造出各种酒的喝法,让人们觉得喝的酒十分金贵 。
而我们东方与西方则有些不同,在华夏古人的内心中,酒其实只是一种抒情的载体,它可能会承载思乡情,也可能灌注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愫,更有甚者,其中还会倾注一些惆怅思虑 。
于是,这也便有了李白所说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也有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有了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从这些诗句中不难发现,东方人对酒的择取标准是好喝就行,大家更关注的是和谁喝酒,以及为什么而喝等 。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西方人注重酒本身,而东方则关注喝酒的理由,以及喝酒的对象 。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人往往更喜欢品酒,希望将更多时间放到喝酒这件事上,对酒的度数没什么要求,而对酒的品质和口感则要求更高 。
但东方人则更倾向于喝出感觉,根本不惧怕高度酒,也不担心喝醉,相反,如果真的能够喝醉,那才可以彰显出酒局的尽兴 。
所以,高度的烈酒在西方人眼里,要么是调酒的基酒,要么就是小众买醉的典范,比如电影中常见的威士忌和海岛船长喜欢的朗姆酒,又或是伏特加等 。
可以上这些烈酒,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入口并不刺激,用民间俗语来说,就是品尝下来不算辣,而东方酒就不一样了,可以说,几乎所有白酒都有一股辣味,尤其对于不常喝的人来说,那更是刺激,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差异呢?
东西酒之别:酿造工艺不同事实上,这种口感的差异源于酿造工艺的不同,就像中国白酒和伏特加,它们虽然都是蒸馏烈酒,但具体的制备工艺还是存在很大差异,让我们一一来解析 。
首先,我们要清楚白酒和伏特加其实都是用粮食酿造的,只是中国白酒一般用高粱、小麦、玉米等谷物为原材,而伏特加则主要选用玉米和土豆为原料 。
这种粮食的酿造原材,让它们的度数都可以轻松登顶酒界,但后续的工艺却也有不同,比如伏特加在完成蒸馏后,就是高达95度的高度乙醇,酿酒师傅会用活性炭来去除杂质 。
待全部杂质被清除后,便就用蒸馏水来稀释,而这也是调控度数的工序,古时一般靠酿酒师来完成,现代则可以依仗机械,通过加入定量的蒸馏水,来让这些高度乙醇变成40至60度间的酒体,这也便是人们所喝“伏特加” 。
所以,伏特加的口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食用酒精,它的味道相当纯正,即不苦、不涩、不甜 。
当然,也正是这一特点,使伏特加成为调配鸡尾酒的最佳基酒,因为平淡的口味,使它不会对整杯鸡尾酒造成味道上的影响 。
然而,东方白酒就不是这样的工艺了,白酒不仅要蒸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流程,那就是制曲,即制作酒曲 。
在生物学层面来看,酒曲其实就是发霉的粮食,毕竟,酒曲的制作过程就是把白米煮熟,再将曲霉放入其中并加以保温,待米饭上长出菌丝,酒曲便也制作完成了 。
有了这种菌群酒曲的加成,使得中国白酒的味道变得极为丰富,而不是伏特加那般平淡 。
这主要是因为,酒曲中的菌群会将蛋白质分解成醇类和醛类,在此之后,醇类又会进一步发生酯化反应,产生出带有香味的脂类 。
如此一来,便就有了人们常说的醇香酒味,这是中国人评判白酒的标准之一,但对于西方人而言,却也是“难喝”的源头 。
要知道,很多西方酒迷在喝惯了伏特加这类烈酒后,能够锻炼出的仅仅只是酒量,可味蕾方面对于酒精刺激的耐受力仍然很弱 。
毕竟,正如前文所言,伏特加的口味是很“平淡”的,而源于这种无刺激的口感,不少外国人在喝白酒时,便会选择端起瓶子“吞吞”直喝,十分流畅 。
但这一点在中国白酒上是行不通的,中国酒迷在喝白酒时,不仅要有一定的酒量,还要有充足的味蕾耐受力,以此来承受白酒的“辣”味 。
对此,我国古代甚至还有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感觉,即“吃香喝辣”,这个词中能够喝进去的“辣”,指代的就是白酒 。
因此,我们便能看到外国人在喝白酒时,总会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神色,这其实就是承受不住酒辣的缘故 。
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滑稽,但在这件事背后,映射出的是中国白酒在西方难以推广的窘迫 。
按照现有的数据来看,我国白酒的年产量占到了全球烈酒量的40%,可谓是遥遥领先,但与之对应的却是不足8%的市场份额 。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白酒其实都是由本国人来消费的 。而且,就那可怜的8%的国外市场份额,还主要是依托国外华人和华裔来支撑,若是缺少了这个群体的支持,那中国白酒在国外几乎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
当然,除去口味和酿造工艺外,白酒在国外不受欢迎的原因,还在于它的喝法十分局限 。
就像前文提到的,西方人饮酒注重的是酒本身,为此,他们还创造出鸡尾酒这种调和式的喝法 。
但众所周知,除了一些小众的品酒会外,国内喝白酒往往都是极为豪爽的,就像古词“觥筹交错”说的那样,尽是杯子碰撞和欢庆之声 。
显然,这与西方人的饮酒模式是冲突的,毕竟,西方人并不擅长如此痛饮辣酒,所以,白酒在西方社会中,自然就受到了旁落 。
【西方人觉得中国白酒难喝 为什么中国白酒在国外不受欢迎】不过,随着全球中国化的趋势到来,相信酒文化也会在世界范围内遍布,届时,中国白酒自然也会逐步被世人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