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是古代年岁的别称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束,捆,结之意 。古代男孩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 。
文章插图
长安雅士浅谈男子束发 束发是古代年岁的别称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束,捆,结之意 。古代男孩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 。
古人束发,自商周起 。清朝以前汉族男孩自15岁时束发成童后,20岁时行冠礼,成年;至明代中期,成年男子结辫现象渐渐消失 。
农人是将头发在脑后挽成三股或两股发髻,读书人、秀才、官家贵族等一般皆在头顶结发髻,并于头上缠绕网巾来固定头发 。故云,明朝男子束发间或代表身份之高低 。
中国乃传统农业大国,男子束发,带上头巾,劳作时则无遮眼累赘之患,头发又颇能调节头部气温,烈日下避免灼热之伤,冬时也自见保暖之功 。
又因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是故汉人成年之后便不可剃发,男女皆将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
束发之风,因此而行 。
男子束发,一般用簪 。材质有金、银、铜、铁、玉、石头,甚至荆枝、骨头、象牙……..总体而言,男子之簪,较女子更为简洁利落 。
古代男子发簪长度大约在15-20cm,冠、冕、弁皆是搭配簪一起使用的 。
束发过程:
一般是将头发拢束于头上结成髻 。先束发,梳好头发,以发圈缠住发根 。然后结发,即结成发髻 。再插簪以稳发髻 。后再戴冠或巾帻 。
至1647年清军攻占广州时发剃发易服令:“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
汉人于此,又是如何认识的呢?
福州遗民所撰《思文大纪》写道:“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 。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 。”
顾炎武《断发》诗:“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 。
复古之心,如见如闻 。
近年来国学昌盛,儒学大行,穿汉服之举成为一种时尚,与之相应的,束发亦必不可少之环节 。此等“复古”热情,比昔日遗民,又另是一样不提 。
言者容易,男子束发,实践起来也未必没有难处 。虽说数千年来束发成风,到了如今这熙熙攘攘,一切以“快”为准的时候儿,束发不是太麻烦,太费工夫了么?
未必 。浪费时间慢慢去做自己心中所乐为之事,也别具另一种“浪漫”气质罢?
所以束发之前提,其实仍在“修心”二字 。
书院修心,提倡“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十二年来坚持不辍修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是“知”、“言”之后的切实之“行” 。有了这个行 。我们所有的“修”才是真的 。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古今文人,概莫能外 。看一些玄幻的电视片子,未来人也还是束发为主 。大约束发之举,本身便是以柔克刚的一个调和过程 。
【长安雅士浅谈男子束发 束发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若人人顶上无发,自然谈不到中国文化里一直强调的阴阳(黑白)平衡之境,视觉效果不也嫌太过单调么?
- 浅谈魏国第一枭雄曹操的传奇人生 魏武帝是谁封的
- 浅谈南阳人口众多的主要原因 南阳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 明德门的来历,唐代长安的具体城门作用?
- 长安十二时辰服装造型是日本人
- 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讲解、赏析
- 浅谈摩羯天蝎谈恋爱双方互补 摩羯天蝎座配对指数分析
- 浅谈英镑纸币的三个特点 英镑是哪个国家的货币单位
- 浅谈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谢辞,参考文献,注译,附录。怎么写的。急用,谢谢了。
- 学车考驾照三道关浅谈
- 浅谈理解阿q精神的现实意义 阿q精神是褒义还是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