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由于眼睛的调节能力,忽略一些身边事物的色彩变化 。不过,这些变化却能在摄影中被数码相机或者胶片忠实的记录到你的照片中 。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摄影理论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分享 。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1.拍摄用滤镜有哪些种类?
A: 使用“拍摄用”滤镜可以呈现出各种特效。比如,在直接拍摄水或玻璃时,由于其表面有反光,照片的色彩会变得不鲜明 。“PL(偏振)滤镜”就可以抑制表面反光,让色彩更加鲜艳,如果用它拍摄蓝天或树叶等,可以让天空更蓝,树叶更翠绿 。此外还有可以让照片整体变得更轻盈的“柔焦滤镜”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滤镜的口径必须要和镜头口径配套 。因此在选择滤镜时,不仅要确认滤镜的种类,还要确认它的口径 。
2.闪光灯的光线强弱可以调节吗?
A: 调节闪光灯发光量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闪光灯自身上调节,TTL测光是通常使用的手段 。因为这种方法是在闪光灯自身上进行调节,所以不论光圈如何调整全都有效 。因此,不必担心在景深等方面受到限制 。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调节光圈值和ISO感光度调节接收光量,这是在使用不能进行调整输出功率的闪光灯时的一种有效的技巧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闪光灯的发光量是一定的,但通过调节光圈值和ISO感光度,可以选择适当曝光,避免死白、死黑现象的出现 。但是,因为这是手动调光,所以每次调节相机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都需要再次进行调整 。如果提高ISO感光度,还能够延长闪光灯光线的有效距离 。
3.闪光灯的“闪光指数”是什么?
A: 闪光灯指数是表示闪光灯的发光量(光线强弱)的数值 。这个数值越大,闪光灯就能照的越远 。而且,闪光灯光线的到达距离可以通过闪光灯指数的数值、F值(光圈)、ISO感光度三者计算出来 。如果用“GN”表示闪光灯指数,“F”表示光圈,那么计算公式如下(单位米):到达距离=GN÷F×ISO/100 。一般的数码单反相机搭载的内置闪光灯的闪光灯指数是“12” 。在ISO感光度为100时进行拍摄,F4时到达距离为3米,F5.6时到达距离为2.1米 。在ISO感光度为200时进行拍摄,F4时到达距离为6米,F5.6时到达距离为4.2米,是ISO感光度100时的2倍 。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数码单反相机的闪光灯是自动调节输出功率的,因此很少有人会意识到闪光灯指数的存在 。此外,快门速度对闪光灯有效距离完全没有影响 。
4.遮光罩是必备品吗?
A: 遮光罩是摄影的必备物品 。要想拍出美丽的照片,最重要的就是只让参与成像的光线进入镜头 。使用遮光罩可以遮挡各个方向射向镜头的干扰光线,仅仅保留来自拍摄对象方向的光线 。在拍摄过程中如果有干扰光线进入镜头,就会在镜头内引起杂乱的内反射,造成照片对比度低下、画面不清晰等情况 。
顺便一提,有些镜头的遮光罩上有小窗 。在使用能抑制拍摄主体表面反射的PL(偏振)滤镜时,需要通过旋转PL(偏振)滤镜来控制画面效果 。这时如果安装遮光罩,在调整PL(偏振)滤镜时会很困难,而遮光罩上的小窗就是为了在这种情况下更方便地旋转PL(偏振)滤镜而设计 。
5.闪光灯的前帘同步、后帘同步有什么区别?
A: 前帘同步指的是当前帘打开,闪光灯就开始照亮被摄物体,然后相机进行曝光 。后帘同步指的是当前帘打开,闪光灯先不闪光,而是等到后帘关闭前的一瞬间,闪光灯才闪光并完成曝光 。
当拍摄静止物体时,画面中的主体不存在运动轨迹,所以这两种闪光方式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保证主体和背景都曝光正确 。但是在用低速快门在傍晚、夜间或室内拍摄动体时,如果用前帘同步,当闪光灯闪光后,由于被摄体还在移动,所以会在曝光位置前方留下被摄体移动的虚影但如果用后帘同步拍摄,虽然仍然会拍下被摄体移动的虚影,不过闪光灯是在后帘关闭之前才闪光,所以能把被摄体拍得很清楚 。
摄影的理论基础知识
1、增加曝光补偿拍出白皙皮肤的人像
对人像摄影来说,曝光补偿增加+0.3EV~+0.7EV,可以拍出漂亮的`人像肤色 。方法是针对皮肤来测得曝光值(尤其是使用点测光方式对皮肤进行测光时更为准确),再增加一定的EV值,可以使皮肤看起来更白皙 。
以上仅针对拍摄美女、儿童而言,如果要拍摄老人或黑色、棕色皮肤的人种,或身处矿山、煤井中的人,应该做负向曝光补偿,使其皮肤的色彩看上去更饱和、更深,以突出这类人群本身的年龄、人种、职业特性 。
2、增加曝光补偿拍摄白云、白雾、雪景
拍摄白色的云景与雾景不同于一般风光摄影,通常要拍摄的画面均属于高调类型,因此使用评价测光模式拍摄时,有可能会使画面变得灰暗,应该对画面中的雾气进行点测光并适当增加曝光补偿 。
拍摄雪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雪的亮度很高,如果按相机自己测算出的测光值曝光,会造成曝光不足,使拍摄出的雪呈灰色,所以拍摄雪景时一般都要使用曝光补偿功能对曝光进行修正,根据雪景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通常需要增加1至2 挡曝光补偿 。左侧展示了需要增加曝光补偿才能够拍摄出的美景 。
3、减少曝光补偿使画面色彩更浓郁
曝光参数对画面色彩的影响很大,曝光越充分,画面中景物的颜色越明亮、轻淡,反之,如果曝光不够充分,则画面中景物的颜色会显得深暗、浓郁 。
因此,在正常曝光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曝光补偿,可以让拍摄对象的色彩看起来更加浓郁 。
如果拍摄的是蓝天,则通过减少曝光补偿,能够使画面中的天空看上去更蓝;而如果拍摄的是花卉,则可以通过减少曝光补偿,使画面中花朵的色彩看上去更浓艳 。
4、减少曝光补偿拍摄出背景深暗简洁的画面
在拍摄花卉、静物等题材时,为了使画面更简洁,可以使用点测光模式对准前景处拍摄对象相对较亮的区域进行测光,从而保证拍摄对象的曝光是准确的,然后通过对照片做负向曝光补偿,背景会因曝光不足而被压暗甚至成纯黑色,从而突显前景处的拍摄主体 。
5、利用减少曝光补偿强调剪影效果
拍摄逆光作品时,通过曝光控制既可以表现出整体环境包括细节之处,也可以把画面处理成剪影的形式,前者需要增加曝光补偿,而后者则需要减少曝光补偿 。
实际拍摄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操作 。
(1)根据要拍摄的场景及要体现的剪影的深暗程度设定一个曝光补偿数值,如-2EV 。
(2)对准天空中较亮的云彩或水面细节进行测光,使这一部分在画面中正确曝光,呈现出一定的细节 。
(3)按AE-L/AF-L按钮锁定曝光参数 。
(4)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
(5)将对焦点对焦于拍摄主体,按下快门,完成拍摄任务 。
(6)预览照片,根据效果调整曝光补偿数值,然后重新拍摄,直至得到满意的效果 。
拍摄时,还可以通过将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或“背阴”模式,来为画面增加气氛 。
6、减少曝光补偿使背景成为深暗色调突出花朵
在拍摄花卉时,如果被摄主体位于深色背景的前面,可以通过降低曝光补偿以适当降低曝光量,将背景拍摄成纯黑色,从而凸显前景处的被摄主体 。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用点测光模式对准前景处被摄主体相对较亮的区域进行测光,从而保证被摄主体的曝光是准确的 。
在拍摄时,设置的曝光补偿数值要视画面中深暗色背景的面积而定,面积越大,则曝光补偿的数值也应该设置得大一点 。
导语: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摄影理论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
一、摄影的历史
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 (1839)→柯达1号 (1888)→4又1/2单反相机 →莱卡 I型 (1925)→35CM单反相机(1949) →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
31826年用8小时曝光。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
4、 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 。1959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 。1965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 。1981年,日本SONY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传统的软件(底片)的数码照相(MAVICA) 。
第一张彩色照片:1861年由詹姆士-克莱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对丝带三次拍摄成像的 。呈现的是花格图案的丝带 。
第一张数码照片(195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的计算机先驱人物拉塞尔-基尔希(Russell Kirsch)研制了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将照相机的照片直接传输至计算机内 。
1880年美国人G.伊斯曼(GeorgeEastman) 发明了将卤化银乳剂均匀涂布在明胶基片上的新型感光材料----胶卷,并于1888年制造成功第一台柯达照相机 。
二、摄影流派
1、绘画主义摄影: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 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
2、自然主义摄影:1899年,由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最先提出 。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 。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
3、纯粹主义摄影: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弘扬自身的优势,抛弃绘画的影响,提倡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求得摄影所特有的审美效果 。
《明月高挂半圆山》 亚当斯(美) 《石阶之海》 W·伊文思(英)
4、新客观摄影:发生在德国20年代中期,又称为新现实主义摄影 。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 。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 。
5、纪实摄影:英文名称是Document Photography,其最初的含义指起到一种证明、证据和文献作用的摄影类型 。但纪实摄影作为一个影响深渊的摄影流派,不同于单纯的.记录事件的照片,除了记录的基本功能,它的题材内容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人道主义精神和历史文献价值的 。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根据摄影内容,纪实摄影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重大事件;第二是百姓生活;第三是社会风景 。
纪实摄影是摄影家对现时世界中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作相对全面的诚实生动的描写以导致观众对被描写对象的关注与正确认识的一种摄影艺术形式 。
6、超现实主义摄影:兴起于本世纪三十年代 。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 。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画面上将景象加以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7、抽象摄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 。
三、中国摄影
中国第一代艺术摄影大师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 。他从14岁起即喜爱摄影 。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过手,并创出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子 。1995年4月13日去逝於台北 。他的作品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溶入摄影,使集锦照相艺术至于完美 。中国的纪实摄影可以上溯到1976年的四五纪实摄影 。四五摄影的主要特征就是强烈的现实参与感与历史意识,这种特征经由1979年的北京“四月影会”,分化成现实主义追求与形式主义探索两种方向 。
中国当代摄影:中国的纪实摄影可以上溯到1976年的四五纪实摄影 。四五摄影的主要特征就是强烈的现实参与感与历史意识,这种特征经由1979年的北京“四月影会”,分化成现实主义追求与形式主义探索两种方向 。
荷赛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又称荷赛,原名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展览,1957年改名,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 。该会成立于1955年 。自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来,迄今已举办了46届,该比赛堪称当今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对全世界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
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s)是美国一种多项的新闻、文化奖金,由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出版家约瑟夫·普利策出资设立 。普利策奖包括新闻奖和艺术奖两大类,其中新闻奖主要有:公共服务奖、报道奖、社论奖、漫画奖、批评评论奖、通讯奖、特写奖、新闻摄影奖等;文学艺术奖有小说奖、戏剧奖、诗歌奖、美国历史作品奖、自传或传记奖和非小说作品奖;音乐作曲奖1项 。另外,还颁发2项特别奖 。美国普利策奖的奖金为7500美元,但获得公众服务贡献奖的报道不得奖金,获奖的报社将得到一枚普利策金牌 。普利策当初遗赠的基金为50万美元,后来基金管理机构又筹措了100多万美元 。该奖由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在内的16人组成的普利策奖金评选委员会评选,每年一次,评选结果一般都是在4月份中旬的一天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宣布,5月份颁奖 。
四、摄影基本知识
摄影----是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将影像透过摄影器材存入记忆材料的过程 。是传播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 重要工具,也是近代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摄影即用光绘画,实质上是技术和视觉观察力的一种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摄影并不是单纯地拍照,有意识、有思想、经过思考和提炼的拍照才能称之为摄影 。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 。,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
景深:是景物清晰深度的简称 。镜头对焦于一点,焦点前后开始渐次模糊,焦点附近“清晰”的范围便是景深的范围 。所以景深浅,即是背景及前景相当模糊,景深大,即是照片前景及背景均看来清晰 。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景深与光圈级数的大小成正比 。若是镜头的焦距和物体的被拍摄距离距都维持不便,光圈越大,则景深越短,就是说光圈由f/16→f/11→f/8→f/5.6→f/4时,则景深越来越短,景深外的景物其也更加模糊不清,而正确对焦到的主体,生动而清晰,而吸引人们的注意 。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 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
快门
快门是一组做在相机机身内的一个装置(有些中、大型相机的快门是做在镜头上),用来控制每一张拍摄底片的感光时间: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甚至很多专业相机快门值达到30~1/16000
ISO感光度:是CCD的瞬间记录光线的敏感程度 。(传统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数码相机的ISO是一种类似于胶卷感光度的一种指标 )数字越大者感光效果越灵敏,相对地「像素颗粒」也就越大。ISO 50 ->风景;ISO 100 ->标准;ISO 200/400 ->动态、体育或光线不足;ISO 800 ->室内表演节目、光线较暗 。一般而言,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较差。
对于主体处在暗处,且光比大,可以用闪光灯补偿暴光 。还可用反光板补光 。
EV值=光圈值+速度
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快门速度提高一倍,镜头的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光圈每增加一档,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时一样,通光量也会减少一半ISO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 。
如今大多数数码相机都配备了“曝光补偿”功能,将曝光补偿设置成+1档,就意味着快门速度减慢一半,或者光圈增大一倍 。实际上,使用数码相机提供的预设模式时,相机会从光圈和快门速度两方面进行调节,以使通光量翻倍 。
使用EF-S 17-85mm f/4-5.6 IS USM的广角焦段展现柔美在表现溪流或瀑布等水流的动态时,采用低速快门拍摄可以展现出水流的轨迹 。只是往往需要数秒的长时间曝光 。在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进行长时间曝光时,要固定ISO感光度且收缩光圈 。拍摄图例时,将光圈值设置为这款镜头的最小光圈F22 。为防止相机自动调高ISO感光度导致快门速度变高,将感光度设置为最低感光度ISO 100如果像拍摄图例那样选择固定的ISO感光度,设置较大的光圈值,就可以降低快门速度 。相反,如果将光圈值设置为固定值,提高ISO感光度就能够提高快门速度 。上表中列出了把相同被摄体拍摄出同样亮度时改变ISO感光度给快门速度带来的变化 。因此,即使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下,只要设置好光圈值和ISO感光度的组合,同样能够自由控制快门速度 。
镜头和焦距
焦距长度: 指镜头镜片光学中心点到底片或数码相机CCD表面之距离
焦距的计算单位为毫米mm
标准镜头: 50mm
广角镜头具有扩大前景、缩小远景之效果
望远镜头具有缩短空间,浓缩距离的效果
白平衡
白平衡:白平衡是用来调整与矫正色温 (色调) 的功能 。
为何要调整色温呢?因为在摄影时会有许多不同的光源,如:太阳光、烛光、荧光灯、钨丝灯、阴天不同的光源所产生的色温 (色调) 就不同,如果不调整就会有色调的偏差 。如何调整色温?常见设定如下:自动 (针对多种而复杂的光源情形)、晴天、阴天、日光灯、钨丝灯、闪光灯。色温(若是已经知道色温值color temperature value)手动调矫 。
光源
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光源的位置很有学问,像什么侧光、侧逆光等等,而我们在实际布光拍摄中,光可以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等几种 。正确的布光方法,应该注重使用光线的先后顺序,首先要重点把握的是主光的位置,然后再利用辅助光,来调整画面上由于主体的作用而形成的反差,突出层次,控制投影 。主光的位置可以在最前方,也可以在顶部,辅助光则可以在四周,甚至在底部,这是根据相机的位置在进行调整的 。
把许多强烈的光线对准被摄体所形成的强光照明会减轻被摄体各组成部分的”视觉重量”,而且还会引起色彩的饱和度减弱,色调变淡 。
相反,由于限制照射到被摄休上的光量所形成的弱光照明会使被摄体显得比较沉稳,色彩也会变得较深、较饱和 。通过采用辅助灯、反光板、漫射器照明,还可以获得各种微妙的或满有戏剧性的效果 。
摄影(英语:photography)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 。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静态图片摄影,静态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 。
而摄影机(摄像放像机)则可以动态摄影,例如电视、电影 。目前部分数码相机、数位摄影机,同时具有静态摄影与动态摄影的功能 。
在摄影中,通常使用照相机或者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作为照相设备,利用光学胶卷或者数码存储卡作为记录介质 。但也有例外,比如曼·雷的实物投影法(rayographs)就是利用影子在相纸上成像,而不需要用到照相机 。
多数照相是用一系列的透镜组成的镜头,将光线折射聚焦后在胶片或者CCD光学感应介质,胶片本身也是储存介质,以化学变化储存讯号 。而CCD则会将光转换为电子讯号后,以数码存储卡储存 。
储存的讯号可透过某些方式,还原成光学信息后,用相片或显示器观赏 。除了透镜构成的镜头,少数镜头是用反射镜或反射镜搭配透镜所构成 。
扩展资料:
台湾于日治时期引进照相技术,故沿用日本译名称写真 。而在大街小巷以此为业的店家,称为写真馆 。不过1950年代后,渐渐改用中文的摄影与照相馆,直至1980年代,日本娱乐事业开放,写真一词才又兴盛 。
照相进行完成后,介质所存留的影像信息必须通过转换而再度为人眼所读取 。具体方法依赖于感光手段和介质特性 。对于胶片照相机,会有定影,显影,放大等化学过程 。对于数码照相机,则需要处理器对数据进行计算,再通过电子设备输出 。
数码后期 随着数码相机的广泛使用,使用电脑图片处理软件处理拍摄好的数码文件,并进行二次创作,得到作者想要的图像,数码技术的发展,给摄影带来了质的飞跃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摄影
- 简单说明针孔成像原理,国内建筑摄影发展历史?
- 摄影滤镜对拍风景好吗
- 2014年科目一新题库之机动车驾驶操作相关基础知识下载
- 新驾照理论考试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整理
- 2014科目一新题库之安全行车、文明驾驶基础知识题库下载
- 学车考交规技巧:理论考试必读
- 理论模拟考试
- 经验之谈:驾照c1理论考试该怎么准备
- 2014年最新驾照理论考试速成攻略
- 驾驶员考试整理 理论考试速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