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羌的后裔 真正的缅北先民 独龙族简介

独龙族主要生活在云南怒江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独龙江流域的河谷之中 。全族只有7310人,人数排在56个民族的倒数第5位 。和咱们前面讲过几个民族类似,独龙族也有很同多族人生活在境外 。

氐羌的后裔 真正的缅北先民 独龙族简介

文章插图
「华夏民族史·独龙族」氐羌的后裔 真正的缅北先民 前一阵缅北的话题突然火了,好多coser都在跟风那个莫名其妙的梗 。
这其实是一部霸总小说里的台词,火的非常无厘头 。
缅北地区有没有“龙傲天”我不知道,但真的有“龙族”的人 。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以龙为名的民族,独龙族 。
独龙族主要生活在云南怒江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独龙江流域的河谷之中 。
全族只有7310人,人数排在56个民族的倒数第5位 。
和咱们前面讲过几个民族类似,独龙族也有很同多族人生活在境外 。
那就是和他们同饮一江水(独龙江/恩梅开江)的缅北“龙族”人 。
其实独龙族这个很霸气的名字,是建国后才有的 。
1952年,咱们的总理会见了当时独龙族代的表,在听取了其本民族代表的意见后,才定的这个名字 。
之所以叫“独龙”,和龙还真没啥关系 。这个词来自于生活在独龙江河谷地区的独龙族人自称的音译(Tvrung) 。
而这个词,很可能演变自独龙族语言中“生活在上游的人”(Taq rung)这一词组 。
那么相对的,生活在独龙江下游(恩梅开江)的缅北独龙族人自然就不会自称独龙了,他们一般叫自己“日(迈)旺”,直译过来是江河的意思 。
所以缅北的独龙族人和咱们前面讲过的珞巴族与赫哲族不一样,并不是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才和国内的同族分割开的,而是他们世代逐水而居,顺(独龙)江而下自然迁徙过去的 。
不过和那俩民族一样的是,独龙族也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故事也都是口口相传的 。
又因为地处偏远,在过去的大多数时间里,中原王朝对独龙族所居地的统治也都是通过西南土司间接管理的,所以中文文献中对他们的记载也不多 。
独龙族的直系先祖,很可能是今天已经消失了的氐羌族群 。
氐族和(西)羌族虽然是两个民族,十六国时的五胡之二,但他们很可能是同源的 。
起码至秦汉时,氐和羌通常情况下还都是写在一起连用的 。
有关独龙族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元代,元朝的官修地理志《大元大一统志》中就第一次出现了独龙族的身影 。
《元一统志》里说,丽江路这个地方有八个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叫“撬”,就是独龙族 。之所以写成这个字,是因为独龙族曾经被称作“俅”qiú,是音译的不同写法,这种情况在古代文献中很常见 。
(“丽江路,蛮有八种,曰磨此、曰白、曰罗落、曰科闷、曰峨昌、曰撬、曰吐蕃、曰卢、参错而居 。”——《大元大一统志》·残本 卷十一 札马剌丁(元))
到了清代,记载就越来越多了 。
雍正时期修的《云南通志》说,独龙族人生活在丽江府(明代改路为府)境内,当时还没有开化,生活在山洞里,穿树叶、吃生肉 。(图,标注:《云南通志》·卷二十四 靖道谟(清))
道光朝修的《云南通志》则记载的更加详细,说独龙族人生活在怒山之外,是聚集在今天大理(大理鹤庆县,时鹤庆州)跟丽江(丽江市,时丽江县)以西的未开化民族;
披发、光脚、穿短裤,住草屋,也种地,但是不不缴税赋 。甚至还有住山洞里吃生肉的 。(图,标注:《云南通志稿》·卷八十九至九十九 阮元(清))
可见即便到了清朝中期,对于独龙族人聚集地的管理仍是行政上有法理权,但执行端还只是间接管理 。这种状态一直到光绪朝才有了变化 。
大清晚期可谓强敌环伺,东南西北烽火不断 。
云南地区自然也不例外,从缅甸来的英国人,和以传教为名进来的法国人屡屡生事 。
为此,朝廷决定加强对边疆的巡视和管理,一个叫夏瑚的基层官员就起身对云南边地进行了走访 。这个夏瑚也是上千年来,第一个以朝廷官员身份巡视独龙江的人 。皇权终于下乡了 。
夏瑚此行也不仅仅是考察,他还建立并执行了很多政策来让边地民众归于王化 。尤其是对于像当时独龙族这种一直被周边其他部族侵扰的族群来说,更是天大的利好 。终于有人重视他们了 。
【氐羌的后裔 真正的缅北先民 独龙族简介】真正让独龙族人彻底改变的,则在建国后 。
除前面提到的按其本民族意愿进行族名认定外,更是将他们此前保持的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社会状态,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状态 。实现了质的跨越 。
不但摆脱了上千年饱受欺凌的命运,也终于做起了自己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