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邮电大学出版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人眼与星空

本文转自: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 用肉眼看上去真的像一颗小小的光点吗?如果你回答“是” , 那么恭喜你 , 你可能是眼睛光学结构接近完美的极少数人之一 。 但是 , 仔细看时 , 大多数人看到的应该是“毛茸茸”的星星 。 这并不奇怪 , 这正是人眼的像差的最显著的效应 。
在光学仪器制造者看来 , 眼睛的光学结构实际上远非完美 。 著名的德国解剖学家、物理学家亥姆霍兹(1821年~1894年)曾这样写道:
要是一位眼镜商想卖给我一台具有所有这些缺陷的仪器 , 那么我认为完全有理由用最强烈的言辞责备他的粗心 , 并把仪器退还给他 。 这么说毫不过分 。
在一只光学结构完美的眼睛里 , 来自一个远处点光源的所有光线应当会聚在视网膜的同一个点 。 但是 , 人类的眼睛具有高度复杂的生物结构 , 它由几个屈光面(折射面)和一个孔径光阑所构成 , 眼组织的稳定性、肌肉的拉力和眼内压将这些组织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 。 眼睛还受到各种生理过程的持续影响 , 其中包括瞳孔大小变化等短期过程 , 以及长期的生长过程 , 如眼睛晶体的大小、形状及内部结构的变化 , 这就使我们的视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 眼睛的各个组织或多或少都会有偏心现象和相互间的偏离 , 它们的表面形状也有各种变化 。 如果这样复杂的生物结构组合成了一个绝对稳定而完美的光学系统 , 反倒令人惊讶不已 。
对于大多数健康的眼睛 , 从晶体背面出射的光都并不绝对符合理想的波阵面 , 理想波阵面应呈完美球面并聚焦在视网膜上 。 这种偏离被称为眼睛的波像差 。 近视、远视和散光就是最简单的眼睛像差 。 这些像差是理想波阵面的最平滑的变形 , 它们可以改变眼睛中光线聚焦的位置:焦点移到视网膜前面(近视)或后面(远视) , 或入射光向不同方向屈折 , 屈折的方向随光通过眼睛时的方向而改变(散光) 。 由于这些变形都可以用数学上的二次多项式描述 , 所以术语称为二阶像差 。
正常的眼睛还表现出更复杂的波阵面畸变 , 统称为高阶像差 。 人们早就知道这种高阶的屈光缺陷 , 但直到最近才研制出测量它们的实用仪器 ,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矫正这些屈光缺陷 。 它的发展历程还是个紧密关系到先进天文仪器研发的故事 。 眼睛像差现在可以在实验室里测量甚至补偿 , 所使用的波阵面传感器、可变形的反射镜和激光导星 , 与今天的高分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所用的基本相同 。
难道我们与自己眼睛缺陷的斗争就毫无胜算吗?完全不是 。 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眼睛的优缺点 , 就能有效地改善你的观测 。
利用瞳孔大小
每只眼睛都有独特的像差图样 。 这种图样在视网膜上产生独特的“星像” 。 在通常的夜间观测条件以及瞳孔完全张大的情况下 , 一个亮点源在视网膜上的像可能有几十角分 , 甚至比满月的角直径更大 。 这种不规则形状的光强度分布通常被称为眼睛的点扩散函数 。 一个人左右眼的像差可能相似 , 但人与人之间的像差图样则会有很大的不同 。 在某种意义上 , 像差就是眼睛的指纹 。
像差的大小随瞳孔直径变大和年龄增长而增加 。 眼镜或其它器件可以矫正近视等典型的眼睛像差 , 但是对30多岁人的健康眼睛而言 , 典型的高阶像差也远比望远镜光学系统中的像差更严重 。
当观测月球或行星状星云等扩展源时 , 眼睛的像差会使目标上的小尺度结构变模糊 。 模糊的程度在人与人之间变化很大 , 但平均约符合近视验光单的最小增量0.25屈光度所导致的模糊 。 这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 但是对每个认真的天文观测者都显得格外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