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从哪个朝代兴起

青花瓷从唐代盛行,明朝时期发展成了巅峰 。青花瓷,也被称为白地青花瓷、青花等,其呈色平稳、发色艳丽,是中国比较出色的陶器之一 。青花瓷制地比较细致、图案样式品种繁多,以制作精致而著称 。
【青花瓷从哪个朝代兴起】

青花瓷从哪个朝代兴起

文章插图
发展历史
唐青花
唐朝的青花陶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大家能见到的样本有20世纪70—80时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碎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花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根据对扬州出土瓷砖的胎、釉、彩进行分析,并对唐朝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展开分析,基本判断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近几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许青花瓷样本,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
宋青花
唐青花通过初创期之后,并没快速发展下去,而是走向了衰落 。到现在为止,大家能见到的宋青花仅有从两个塔基遗迹出土的十余片瓷砖 。一是1957年挖掘于浙江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碎片 。该塔的塔砖上有肯定纪年宋朝“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碎片 。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实此塔始建南宋咸淳年间(1265年) 。
元青花
完善的青花瓷出现在元朝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因为使用了“瓷石 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里的Al2O3成分提高,烧成温度提升,培烧过程的变形率降低 。多数器物的胚体也由此厚实,造型厚实圆润 。胎色有点灰、黄,瓷胎松散 。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重 。其使用的青料包含二种: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翠绿鲜艳,有锈迹斑印 。在部分器物上,也有两种并用的现象 。器形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极具时代特点 。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他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
明青花
明朝是青花陶器做到兴盛的阶段,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陶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致著称 。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制做严谨、精美;民窑器则随意、潇洒,界面写意性强 。从明末期逐渐,青花绘画逐渐吸收了一些国画绘画技法元素 。
清青花
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成了高峰,清乾隆之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迈向衰落,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没法持续康熙朝的盛势 。1、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为之后康熙时期的顶峰奠定了坚实基础 。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器形偏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 。胚体总体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胚体厚实,小器如小盘、碗等胚体则较轻巧 。但也有某些器物瓷胎细致、致密的,可见檽米状 。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稍显泛灰,釉层较稀 。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二种并用,导致发色有些翠绿、有些青蓝 。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翠绿,其他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 。纹样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物、神兽、芭蕉、云气等 。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样;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另一侧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仿的诗句 。瓶、觚、罐等大器也爱用青花线作纹样的隔开 。画法以刻画、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 。绘画笔风随便,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末见康熙后的严谨、细致的风格 。画面布局较丰腴,特别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 。开始出现皴法和深浅色阶的改变,但尚不成熟 。瓶、觚等多平砂底 。盘、碗、罐等底端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普遍 。碗底部多跳刀纹 。民窑器多、官窑器少,并且有年款的器物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