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手机只是可穿戴设备产业所带来的一种改变而已 可穿戴设备“干掉”的将不仅仅是手机


手机毫无疑问是当前的应用热点 , 或者说是移动互联网时期目前能承载着各种应用的载体 , 可穿戴设备也不例外 , 当前的一些APP应用借助了手机实现 。
或许因此 , 有人认为可穿戴设备只能充当手机的附属产品 。这个观点不能说对 , 也不能说不对 , 只能说是一个阶段性相对性的观点 。站在今天来看 , 由于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环节中的一些目标技术还未商业化 , 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还未完全成熟 , 因此借助了手机或PC的这块屏幕进行显示 。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 , 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将在任意空间显示 , 也可以借助于手臂进行显示 , 我们可以在任意空间随时随地的进行操作 。当然融合视觉技术的虚拟现实在内容显示上更具有私密性 , 只针对于特定人与特定视角进行显示 , 不像现在的手机屏幕或PC屏幕 , 周围的任意人都可以偷窥 。
而这一技术一旦被应用 , 就是手机进入博物馆的日子 。我不能准确的给出可穿戴设备取代手机成为世界的中心的确切时间 , 但这一天终将到来 。因此 , 手机相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 , 只是在目前产业链技术还未发展到顶峰的时期 , 借用了手机这块屏幕而已 。
当然 , 为什么我会研究可穿戴设备产业 , 正是因为这个产业的未来无限美好与发展空间 。取代手机只是可穿戴设备产业所带来的一种改变而已 , 但这种改变足以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比如未来的智能家居 , 遥控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就是原始社会的工具 。我们通过可穿戴设备对人体生命体态特征的监测 , 就能实现对周围设备的最佳环境控制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语音告诉可穿戴设备我们的要求 , 这个小小的可穿戴设备就能为我们实现大大的梦想 。
当手机被可穿戴设备取代之后 , 大数据的作用与商业化价值将会放大 , 同时会带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发展 , 当然还有生物识别技术 。尽管今天我们基于手机的一些所谓金融支付创新 , 比如手机钱包等移动互联网的金融支付工具 , 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都只是个过渡产品 。
不论手机与人走的有多近 , 哪怕是夜里都抱着睡觉 , 我们也难以解决与人体绑定识别这一环节 。从互联网的用户粘性演变来看 , 基于手机的移动互联网缩短了PC互联网时期按小时计算的用户粘性 , 让用户粘性缩短至按分钟计算 。而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移动互联网将近一步缩短这种用户粘性的时间 , 将取代手机按分钟计算的粘性时代 , 进入到更为深度的秒时代 。同时 , 不仅仅是绑定 , 而是随时随地的监测 , 而不是监控 。这种将我们生命体态特征数据化的可穿戴设备与手机这两者之间属于完全不同的产品 , 不具备可比性 。
尤其是可穿戴设备在融入生物识别技术之后 , 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心率、血液流速、指纹、脉搏等建立设备与用户之间的唯一识别性 , 这尤其对于移动支付而言显的至关重要 。我们不必担心可穿戴设备被盗或者是丢失 , 我们也不必担心密码被破解 , 因为每一只可穿戴设备都将根据用户的生命体态特征建立唯一的识别方式 。
不久的将来 , 可穿戴设备干掉的不仅仅是手机 , 还有我们的银行卡、公交卡、门锁钥匙、汽车钥匙、身份证等与身份识别有关的环节 。同时将会给整个商业与人们的生活带来超乎意外的改变 , 可穿戴设备将真正带我们进入智能时代 , 感受万物相连的智能生活 。
【取代手机只是可穿戴设备产业所带来的一种改变而已 可穿戴设备“干掉”的将不仅仅是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