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不用秤,重牛过小桥,奇葩面试背后到底有何居心?( 二 )


在前华为全球招聘总负责人、深圳百森智投创始人冉涛看来 , 当接到一项任务或者遇到一个难题时 , 首先要多了解背景信息 , 比如 , 牛是活牛还是死牛?牛过桥要去干嘛?牛非要从桥上走吗?牛过不去桥是谁的问题?然后再考虑为了完成这件事 , 资源不够时怎么办?“有些问题其实就是假定条件的问题 , 把假定条件设好 , 问题往往也就解决了 。 ”
或者说 , 这个问题本身的需求是不是合理并不重要 , 关键在于实现需求的手段 。
“华为最喜欢的方式是跨部门‘拉通’开会 , 遇到难题集思广益 。 组织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 往往是以一个角度深入分析后 , 再换角度继续深入分析 , 包括讨论从哪些维度解决?获得什么样的资源分配等 , 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思路 。 然后给出各种方案 , 再做出评审选择 , 最后才是分步执行 。 ”冉涛进一步向中外管理阐释 。
冉涛认为 , “牛过桥”的问题考察的是办事方法 , 确切说是考察遇到问题如何去协同?有些企业的人遇到问题憋着不说直到耽误事 , 引发后果后 , 只能由老板介入调动资源补救 。 也有的企业遇到问题 , 先开会分清责任 , 之后又各自为政相互扯皮 , 只有动作没有结果 。
所以 , 遇到问题应该先分析事件需求 , 再盘点手头能力资源 , 最后根据用户需求给出解决方案 。 只有把出题逻辑搞清楚了 , 才会有解题视角和思路 。 也就是说 , “牛过桥”应以成果为导向 , 而非纠结于桥会不会塌这种片面的技术成本问题 。
面试技巧
¥39.9
购买
称象不用秤,重牛过小桥,奇葩面试背后到底有何居心?
文章图片
认知度越高 , 越容易“过桥”
其实 , 这种所谓“刁难”的面试 , 是人事测评过程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或者集体面试时经常会用到的一种面试方式 。 即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 , 讨论给定的问题 , 并做出决策 。 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 , 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 , 目的就在于考察面试者的表现 , 尤其是看谁会从中脱颖而出 。 在此过程中 , 讨论的问题一般分为五种形式:
开放式:例如 , 您认为什么样的领导才是个好领导?
两难式:例如 , 您认为能力和合作精神哪个更重要?
排序选择式:例如 , 若母亲、妻子、儿子三人同时落水 , 该先救谁?
资源争夺式:例如 , 公司只有500万奖金 , 不同部门应如何分配?
实际操作式:例如 , 假如你是一个打车软件运营部门的高管 , 面对政府监管你该怎么解决?
所有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 , 但能够测试出笔试和单一面试所不能检测出的能力或者素质 , 以及面试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
恰恰就是这么一类很莫名其妙的问题 , 其价值根本就不在于答案 , 而在于筛选 。 看题 , 要透过题目看到面试官到底想要什么 , 而不是纠结于题目本身 。 换句话说 , 没人想要面试者真的送牛过桥 , 面试官想要的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思路 。
称象不用秤,重牛过小桥,奇葩面试背后到底有何居心?】在问题面前 , 面试者的思路是管理思路 , 是技术思路 , 还是基层执行思路 , 即可窥豹一斑 。 在不同的思路背后 , 其实就是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区别 。
显然 , 自己当过老板 , 试过空手套白狼去要资源 , 或者带领过团队拿着几万元启动资金就得去开拓市场的 , 不会觉得这道题滑稽;跟过项目 , 担过责任 , 对接过足够多甲方 , 知道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不合常理的需求 , 也不会觉得这道题难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