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木一个越怎么读,原木家具,开裂,会越来越严重吗?

木字旁一个越是樾,读yuè。
释义:指树荫,路旁遮阴凉的树 。
康熙字典的解释为:
《玉篇》楚谓两木交隂之下曰樾 。《淮南子·人闲训》武王?暍人于樾下 。《唐书·太平公主传》设燎相属,道樾为枯 。
相关组词
深樾、翠樾、道樾、岩樾、樾下、冻樾、青樾 。
道樾,语出:《新唐书·高宗三女传》:“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 。假万年县为婚馆,门隘不能容翟车,有司毁垣以入,自兴安门设燎相属,道樾为枯 。”

一个木一个越怎么读,原木家具,开裂,会越来越严重吗?

文章插图
原木家具,开裂,会越来越严重吗?
实木家具用久了是会开裂的 。实木家具开裂?多半是因为这个原因 。很多朋友认为如果实木家具开裂,那这实木一定是假的 。其实不然,即使是真的实木家具,开裂也是在所难免的 。
就连价值连城的紫檀家具,在故宫展出时也会有开裂现象,同样需要修复 。
如同皮肤缺水皱裂,毛发分叉一样,木材也是一种生物,缺水也会有同样的问题,表现在家具上那就是开裂 。实木家具开裂,其实是由“木性”造成的,这里说的木头的性,不是人分男女,动植物分雌雄的性别之差,而是说木头变形力、扭曲力大小之差,是木头本身特有的习性之别 。“木头性大”是什么意思?
木匠们做活时,锯一块木头,刨一块木板以后,常常会撂下一句话:“这木头性大 。”
就是说这块木头变形力、扭曲力较大,做出成品以后,遇冷、热、干、湿环境的变化会产生比较剧烈的变化,大裂、大扭、大胀、大缩,有时发生的变化简直不像样子,譬如原本一根方方正正的木头方子,可以扭曲成麻花状,转上几道弯 。
木匠们遇上这种木头,做活时就会格外小心,要想方设法搞结实它,控制住它,笼住它,不叫它大变 。
倘遇上性小的木头,也就是性格平和温柔些的木头,做活会简单些,不必操那么大的心 。
做出成品,也会变,但变动与扭曲不会特别厉害 。什么木头性大,什么木头性小呢?
老木匠过手的木料品种多,心中都有自己的底数 。比如柞木、水曲柳、色木(枫木)都是性大的木头 。
而红松、白松、椴木、楸木算性小的木头 。
南方木种里,楠木、杉木性小,而榉木、龙眼木性大 。
红木里酸枝、红花梨、草花梨性大,而紫檀、黄花梨相对性小 。
老木匠懂得区分,也懂得制作的技巧,能够较好地拿捏分寸 。
但性大与性小都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 。只要是木头,就会热胀冷缩,也会湿胀干缩 。
古典家具的板面上都要留一条3-5毫米的伸缩缝,就是为避免家具的大开大裂与挤胀变形,让其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从容应对自然气温与湿度的变化 。木头去性的方法 木头既然有性,在制作前,去性这一环节就非常重要 。去性的办法多种多样,但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烤 就是把原木或板材、方材放到烤房里面去蒸烤 。
早年的烤房,主要烧树叶、锯末、树枝、劈柴;后来烧煤、烧油,再进步一点,用电加热的办法来烤,已近似于电烤箱了 。
只是烤木头的不是箱子,而是房子 。
烤木头的时间比较长,不像烤面包,几分钟、十几分钟就熟了 。
早年烤木头,一烤就是三、五天,甚至一周时间,慢慢烤着,暗火熏烤着 。
温度不能太高,不能见明火,否则木头会着了,变成炭 。
经过烤,木头的性去掉许多,便于木匠们使用与操作 。
二、吹 吹的实质就是让风吹,也可称作自然风干的过程 。
这需要三、五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时间,把板材、方材一层层叠加,整整齐齐地码垛起来,每层板子、方子间要用小木条垫起,作为间隔,便于通风透气 。
垛与垛之间要留大的空隙以走风 。
板方材一般码在背阴通风处,避免阳光暴晒使木材突然起性 。
码垛好后,最上方要压重物,如石头、钢材、原木等,越重越好 。
【一个木一个越怎么读,原木家具,开裂,会越来越严重吗?】经过自然的风吹、雨淋、日晒、雪埋,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木头的性越来越小,因此越陈的木头性越小,越便于制作与打理 。三、泡 就是把原木或板材、方子扔到水里面浸泡 。泡他个一周、两周,甚至泡一个月,捞上来按自然风干的方法码垛起来,经过完全自然风干再使用 。或是泡过后送进烤房熏烤,另有一种老办法可以加快去性的速度,就是挖坑放水,加入石灰或碱,用石灰水、碱水来泡木头,这样浸泡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泡个两三天即可捞出,或风干,或送烤房 。总之,木头去性的办法实际上就是来回折腾,泡了烤,烤了泡,湿了干,干了湿,折腾的遍数越多,木头的性就越小,越不容易开裂,颇有些“百炼成钢”的味道 。也像钢材的淬火,烧得红红的,猛然插入冷水里 。淬过火的钢材更加坚硬,去了性的木头更加柔顺 。实木家具开裂其实就是水和力的问题,除了主要的木材材性,使用环境、使用习惯等的不同,也很容易使家具中木材本身的含水率和纤维受力情况发生变化 。比如,阳光的过度照射、屋子里过于干燥的空气、家具表面长时间浸泡酸/碱等各种液体、暴力运输……都会使家具具备开裂的潜质 。所以只要在这些问题上下功夫,就可以把开裂问题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