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三星手机在华步履蹒跚

老友记|三星手机在华步履蹒跚

文章图片



作者 | 李北辰
来源 | 鲸落商业评论
你有多久没用过三星手机了?大概率是:很久 。
倘若你不是数码爱好者 , 大概率也不会知道 , 三星最新旗舰机Galaxy S22系列正在悄无声息地“热销” 。
相比起苹果和几大国内友商铺天盖地的科技资讯 , 三星——这家老牌手机帝国的一举一动 , 甚至已经激不起国内网民群体的一颦一笑 。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 , 三星作为昔日的“安卓机皇” , 正在被中国市场逐渐遗忘 , 只有当人们在偶尔刷到它的新闻时才会倏忽遥想 , 三星在中国也曾有着令人赞叹的过往 。
奈何一切已是昨日辉煌 。
伴随着2016年Note 7的爆炸声响 , 帝国轰然倒下 , 瓦砾崩塌 , 而今连余晖也悄然散尽——恰似一位没落的贵族 , 在很短时间 , 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就从20%跌落至1%左右 , 至今仍默默地躺在各种统计列表里的“Others”行列 。
三星在华遇冷 , 暗合了刘慈欣在《三体》里的那句名言:“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 , 傲慢才是 。 ”
元气大伤
“国内还有人用三星?”
有 , 但很少 , 尤其在2016年以后 。
2016年Note 7电池门事件 , 让三星手机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骤降至冰点 。
电池门事件发生后 , 三星中国区高管集体向经销商下跪 , 却居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向中国消费者道歉 。 不止如此 , 三星一度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召回了Note 7 , 却不召回中国市场的产品 , 这一系列令人惊愕的操作 , 让三星在华元气大伤 。
某种程度上 , 三星至今也未能从这次内伤中恢复 。 在坊间 , 许多人在谈及三星手机时 , “爆炸”总是与之相伴的联想词 。
但事实上 , 早在Note 7的爆炸声响之前 , 三星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就已开始显现 。
2013年 , 三星还高居中国手机市场销量榜首 。 但一年后 , 小米锋芒毕露 , 夺得当年销冠 , 自此拉开了国产厂商反击的磅礴序幕 。
【老友记|三星手机在华步履蹒跚】2015年 , 华为OV一跃而起 , 与小米和苹果一起 , 占据了中国市场份额的前五 , 三星正式沦为Others 。
而2016年的爆炸声响 , “炸断”了很多消费者对三星的最后一缕念想 。 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 , 2017年第一季度 , 三星在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幅度高达60% , 出货量仅为350万 。
随之而来的就是关厂潮和裁员潮 。
据媒体报道 , 2015年 , 三星的代工厂之一普光苏州倒闭停产;2018年 , 三星深圳工厂和天津手机工厂关闭;2019年 , 三星关闭了在华最后一家也是最大一家手机工厂——广东惠州工厂 。 生产业务关停后 , 三星在国内主营半导体芯片和内存 , 尽管在中国的净销售额在2020年全年下降了12.5% , 不过仍然有319亿美元 。 2020年中国有1.8万名员工效力于三星 , 这个数字相比巅峰时期下降了近四成 。
更致命的是 , 在三星落寞的那段时光 , 其他虎视眈眈的厂商 , 纷纷夯实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你从线下门店的数量 , 也能窥见三星“Others”的尴尬景象 。
据媒体统计 , 三星在全国的授权店仅有700余家 , 而小米在去年10月便已实现万家小米之家的规模 , 将县级市场覆盖率提升至80%;OPPO在2020年就已经有20万个售卖点;华为2020年中国区零售体验店数量也过万 , 售后服务点覆盖全国97%以上地市和70%以上县区 。
对于三星来讲 , 欲重振中国市场 , 必先要打通销售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