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 目前淘系电商仍有多数家电、家居等售卖大件商品的店家采用德邦进行发货 , 并且物流数据等信息均可更新显示 。 与淘系电商对京东物流的态度相比 , 可以说德邦与菜鸟的关系还十分亲密 。
不过对于阿里来说 , 如果不能尽快将德邦踢出菜鸟网络 , 找到替代者 , 那么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 , 京东在物流领域已经打破了淘系电商的壁垒 , 曲线拿下淘系电商的物流订单 。
更为关键的是 , 一旦京东靠物流进入淘系电商的领地 , 对于阿里来说 , 无疑是将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 , 主动整合到对手平台 , 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
此外淘系电商的大订单量 , 一定程度上也会增长对手物流平台的业绩 , 并且如果长期依赖一家平台 , 也会使其在日后物流领域竞争中不占优势 。
德邦物流突然加入对手阵营 , 让与其合作多年的菜鸟网络猝不及防 , 也让阿里明白 , 在物流领域 , 再好的合作伙伴没有做到绝对控制 , 也有被“偷袭”的可能 , 扶持出下一个德邦已经迫在眉睫 。
“海尔物流部”担起重任其实在阿里的投资版图里 , 一直有一家与德邦同类型的企业 , 那就是日日顺物流 。
2013年底 , 阿里向海尔的物流业务进行了战略投资 , 为日日顺注资18.57亿港元 , 其中5.4亿港元通过阿里巴巴香港以现金方式出资 , 出资后阿里巴巴香港持有日日顺物流9.9%股权 , 剩下的13.16亿港元通过可换股及可转换债券认购 。
而对于可换股及可转换债券 , 海尔给了阿里三条路选择:
1.不行权 , 按照约定归还本利 , 属下下策;
2.行使换股权 , 行权后阿里将持有海尔4.59%的股份;
3.行使转换权 , 若行使转换权 , 阿里将持有日日顺24.1%的股权 , 加上之前持有的9.9% , 持股比例将上升到34% 。
阿里最后给出的回应是 , 要日日顺 , 不要海尔电器 。 因为物流板块一直是阿里的弱项 , 且日日顺物流又是以配送大件商品而闻名 , 在行业内属于稀缺标的 , 还可以帮助阿里构建“新零售”闭环 。
在得到阿里巴巴的投资之前 , 日日顺其实一直都被海尔攥在手里 。 以至于当外界在介绍这家公司时 , 更多只是把它当作海尔的大件商品物流公司 。 且一直有传言称 , 日日顺就是张瑞敏梦想中的“下一个海尔” 。
因为在若干年前 , 当他去思考海尔如何面对互联网的颠覆 , 以及如何建立一种全新的能摆脱价格战、给用户提供真正价值的商业模式时 , 他的首选并不是自己十分强势的传统家电业务 。
“阿里已经通过电子商务控制了支付环节 , 我们不可能再超越 ,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交付 。 ”彼时还是海尔集团轮值总裁的周云杰称 。
海尔想要打造出下一个海尔 , 阿里想要构建“新零售”闭环 , 两者的合作一拍即合 。 日日顺也“靠山吃山 , 靠海吃海” , 在大件2B领域 , 拿下了不少大客户 , 也优化了自己的供应链以及快递网格 。
但后来随着德邦、顺丰、京东物流的强势崛起 , 背靠海尔、阿里的日日顺开始逐渐回归到“海尔物流部”这个角色 , 阿里也开始培育新的快运企业 。
从一开始的百世快递 , 到后来拉顺丰进入菜鸟网络 , 再之后入股德邦 , 阿里一直在完善自己的快运网络 。
可惜的是 , 多年折腾下来 , 百世为极兔做了嫁妆 , 顺丰和菜鸟也是“三天小闹五天大吵” , 德邦更是被对手收购 , 撑起阿里零担网络的重任最终还是要落到日日顺头上 。
不过最近几年 , 日日顺也过得并不算太顺利 。
日日顺的不顺首先是过度依赖海尔、阿里系等关联方 。 虽然日日顺本初就是海尔集团的物流部门 , 但在很久以前就已独立化运营 , 且开放了第三方业务 。 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 仍有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于海尔集团和阿里系客户 。
- 阿里巴巴|终于!5年前的苹果Apple Watch将停产:性能太拉垮
- 阿里巴巴|高通多个黑科技爆发,智能穿戴设备将进入新时代
-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腾讯也想分一杯羹?收紧NFT平台规则势在必行
- 阿里巴巴|大疆发布经纬M30无人机:搭配大疆机场 支持热成像激光测距
- 阿里巴巴|“裁员潮”来了?阿里巴巴裁员20-30%,京东将裁员10-15%
- |“裁员潮”来了?阿里巴巴裁员20-30%,京东将裁员10-15%
- 阿里巴巴|OPPO发力国内外专利积累,《中国专利能力领先企业榜单》位列第二
- 阿里巴巴|淘宝开食品店需要什么资质?有何要求?
- 拼多多|电商三巨头业绩出炉,拼多多净利润77亿,阿里巴巴1432亿,京东呢
- 阿里巴巴|5年超越阿里?刘强东没说大话,京东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