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36氪首发 |「地标科技」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打造3D视觉整体解决方案


文 | 吴诗迪
编辑 | 潘潇雨
36氪获悉 , 3D机器视觉公司「地标科技」已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本轮融资由达泰资本投资 。 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和扩充团队等 。
近年来 ,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 , “机器替人”的需求不断拉升 。 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 机器视觉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 机器视觉系统包括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 , 可实现工业流程中检测、识别、测量、定位等功能 。 根据赛迪《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视觉产业发展白皮书》测算 , 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为250亿元 。
机器视觉的必要性在于能够拓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 如果将机器人比作人的手臂 , 机器视觉就相当于人的眼睛和大脑 。 现阶段 , 机器视觉处于2D向3D过渡的时代 。 对比2D视觉 , 3D视觉在测量精度、速度、抗干扰程度、操作简易度等方面更具优势 。 但在制造业落地方面 , 3D视觉仍需提高算法的识别率和稳定性 , 降低工业场景的出错率 。
「地标科技」自成立以来 , 就专注为工业场景提供整体3D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 据创始人兼CEO李争向36氪介绍 , 地标科技采用自研软件系统 , 基于深度学习、虚拟仿真等AI技术 , 已研发3D无序抓取系统、3D点云轨迹引导定位系统以及3D点云高精度检测系统 。 分别解决产线上下料自动化、工艺操作自动化和产品品控自动化的问题 。
以产线上下料为例 , 通常 , 上下料工件无序摆放在料框里 , 且重量大、外形复杂 。 而抓取节拍却要控制在7~20秒之内 , 抓取精度控制在±0.5~2mm内 。 对于传统工厂上下料员工来说 , 无疑是一件繁琐且高强度的机械性劳动 。
对此 , 地标科技设计了针对无序抓取工件的全数字仿真系统 , 包括3D视觉系统、定制抓手、6轴机器人、与工件相关的所有辅控等 。 在机器视觉方面 , 集成了无序抓取系统、基于半监督学习的深度学习算法、3D激光结构光相机等构成解决方案 。
具体来说 , 3D视觉系统先对料框中工件拍照 , 随后系统生成工件和料框的3D点云图 。 再根据工件位置、料框环境等 , 生成抓取痕迹 , 引导机械臂将工件从料框抓取后放入指定位置 。
据李争介绍 , 地标科技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势 , 在于能稳定识别工件通用模型 , 提升准确度、降低系统调参难度 , 并且降低工件损耗率 。
这一技术的关键 , 是地标科技自主研发的AI模型生产机制 。 通过AI技术实现机器人路径规划 , 简化使用者的操作方式 , 并实现视觉目标识别、定位及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等功能 。
具体应用方面 , 李争向36氪介绍 , 3D无序抓取系统用于汽车零部件行业 , 包括轮毂轴承、金属钣金件、轴叉、曲轴等 。 3D点云轨迹引导定位系统主要针对焊接和涂胶环节 , 如汽车前机盖涂胶引导、鞋底涂胶引导等 。 3D高精度检测系统在3C、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烟草行业等均有应用 , 如汽车涂装线漆面瑕疵检测、锂电池表面瑕疵检测、烟支空头检测等 。
团队方面 , 地标科技研发团队多毕业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等高校的硕士和博士 , 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3D点云识别、机器人深度强化学习等领域已积累15年以上经验 。 商务团队大多来自日本欧姆龙、美国康耐视、德国ISRA Vision、新松机器人等企业 , 已积累20年以上自动化行业经验 , 在智造业产业链上、中、下游有较丰富资源 。 创始人兼CEO李争深耕机器视觉领域近20年 , CTO李东为清华本硕博 , 拥有12年以上机器视觉项目落地经验 , COO周建品在自动化产品贸易、集成及设备业务上 , 有20多年行业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