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队|科技点化 “救命土豆”变“致富金豆”

天边刚泛出鱼肚白 , 王喜刚就从银川动身了 。 300公里以外的中卫市海原县关庄乡高台村 , 乡亲们正等着他指导马铃薯春耕备耕 。
“时令不等人 , 当地老百姓都拿马铃薯当命呢 。 不勤来着点 , 我心里慌 。 ”他说 。
王喜刚是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主要从事马铃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 作为宁夏科技厅今年新选派的乡村振兴科技指导员 , 他过了春节已经下村4次 。
金豆银豆 , 不如土豆;丰年当菜 , 荒年当粮 。
在西北 , 土豆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 如今在科技的加持下 , 曾经的“救命薯”变成了“致富薯” , 人们对它的情结又增几分 。
这天是3月22日 。 一起等王喜刚的 , 还有宁夏科技厅驻高台村工作队 , 他们和王喜刚现在是“黄金搭档” 。
“上年夏季干旱少雨 , 造成马铃薯产量有所下降 , 所以今年我们打算引进耐旱、抗逆性、淀粉含量高的新品种 。 ”驻村第一书记陈建军表情凝重 。
在这个高海拔和干旱山区 , 他们计划以科技专项为依托 , 建立一个200亩的优质马铃薯试验田 , 引进“希森6号”等4个新品种进行试验 。 目标是辐射带动全村种植优质马铃薯5542亩 , 全程机械化种植达到85%以上 。
项目管理由驻村工作队负责 , 负责技术服务的就是王喜刚 。
近3年来 , 驻村工作队在高台村马铃薯产业规模化、高效化、科学化种植管理上持续发力 , 集成示范了“覆膜、起垄、播种、施肥”一体化种植、粉垄耕作、膜上覆土等先进适用技术 , 使这里彻底告别了传统农业 。
2021年 , 这个距离县城最偏远的村 , 优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050亩 , 其中新技术种植面积占80%以上 , 平均亩产超过2000公斤 。
然而 , 工作队对这一成绩并不是太满意 。
尽管是阳春三月 , 山里的风刮起来却呼呼作响 , 割得脸生疼 。 队员崔雷和王冰带采访人员爬上附近最高的山坡 , 指着远处难掩兴奋 。
“你看 , 今年高台马铃薯种植示范区主要就集中在那5个山头!我们打算把种薯繁育和病虫害防治结合在一起 , 希望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 ”崔雷咧着嘴笑道 。
具体怎么干 , 陈建军和王喜刚他们早就有谱 。
转化以“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和田间杂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为重点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 建立示范核心区;整合当地农业、科技管理部门 , 法人科技特派员企业、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 , 进行产学研企合作推广;实施系列技术管理措施 , 最终达到“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 。
走进海原县丰裕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种子库 , 只见约10吨的“青薯9号”原种被码放得整整齐齐 。 再过大半个月 , 它们将被种到试验田里 , 与即将引进的新品种进行比对试验 。
王喜刚翻开保温席仔细查看 。
与此同时 ,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的专家一行也赶赴观庄试验科研基地、同心县马铃薯种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等地 , 调研种薯贮藏情况 。
种好 , 种植就成功了一半 。 丰裕合作社负责人姜晓勇告诉采访人员:“这些年我们一直听专家的 , 他们说咋干就咋干 , 心里踏实 。 ”
【工作队|科技点化 “救命土豆”变“致富金豆”】“走 , 旋地去!”说话间 , 他和社员开着拖拉机融入田间 。 采访人员 王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