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苹果造车被曝“熄火” 我国自动驾驶探索加大“油门”


一直谋求跨界造车 , 却尚未公布实质进展的苹果汽车 , 最近饱受关注 。
苹果Apple Car项目团队已经解散一段时间 , 如果想在2025年量产Apple Car , 苹果需要在3—6个月内进行团队重组 。 近日 , 一位知名证券分析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这条信息令人再次将目光聚焦苹果汽车 。
此前 , 海外媒体曾曝光了一组苹果汽车首款车型的假想图 。 新车定位为SUV , 将搭载一系列智能配置 , 并可达到L5级自动驾驶水平 。
虽然苹果公司从未主动官宣自己要造一款什么车 , 但染指L5级自动驾驶的消息 , 还是令网友大为期待 。 如今团队被曝解散 , 令众多汽车发烧友迷茫 , 连具备顶流研发实力的苹果都退出战场 , 那么 , L5级自动驾驶到底是有多难?
场景不同 , 需要的自动驾驶等级不同
汽车驾驶自动化作为全球汽车技术及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 正在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以及顺畅的出行方式与物流解决方案 。 同时 , 汽车及相关产业与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智慧城市与交通等的深度融合 , 也正在重塑这一产业的生态体系和价值链体系 。
如何理解自动驾驶 , 在各国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中 , 可见一斑 。
2013年 ,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率先提出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为无自动化、特定功能自动化、组合功能自动化、有条件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共5个等级 。
德国联邦交通研究所根据研究 , 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为仅驾驶员、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以及完全自动驾驶共5个等级 。 2021年12月 , 德国向奔驰公司颁发了全球首张L3级自动驾驶牌照 , 这是德国于2017年修改《道路交通法》并认可了3级系统的合法地位后 , 首次颁发针对该系统的牌照 。
我国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 , 基于驾驶自动化系统能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程度 , 根据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无设计运行范围限制 , 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级至5级 。
其中0级为应急辅助 , 1级为部分驾驶辅助 , 2级为组合驾驶辅助 , 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 , 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 , 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 。
从L0到L5 , 每级之间可以从人工驾驶参与的程度看出差别 , 不同的场景 , 需要的自动驾驶等级也不同 。 有的场景不需要人工驾驶 , 就可以采用自动驾驶 。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殷国栋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在一些矿区、港口货运码头、园区 , 由于作业环境安全、封闭、可控 , 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驾驶 。 但对于场景复杂 , 交通信号密集 , 人流如织的闹市区 , 想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仍有很大挑战 。
多地试水 , 自动驾驶迈入商业化
如今 , 行走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你可能随时会与自动驾驶出租车不期而遇 。 在手机App下单 , 一键呼叫自动驾驶出租车 , 出租车便会达到乘客设置好的地点 , 乘客上车后输入手机后4位尾号 , 并选择开启行程 , 车辆便起步驶向目的地 。
2021年11月25日 , 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在北京正式启动 , 百度和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许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 , 其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60平方公里范围 , 投入不超过100辆自动驾驶车辆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 。 业内人士认为 , 这标志着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从测试示范迈入商业化试点探索新阶段 。
捕捉自动驾驶行业先机的不止北京 。 目前 , 上海、广州、长沙、沧州等多地已经开放自动驾驶常态化运营;上海嘉定、临港、奉贤、金桥4个测试区开放了自动驾驶测试道路253条 , 测试场景超过5000个;江苏无锡将常态化运营3条5G自动驾驶网约巴士;深圳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事故责任认定等领域 , 开展法制化探索;广州启动智能网联汽车与人类驾驶汽车混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