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数据将在30天内解析完成,飞机黑匣子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1、引言
321坠机事故已经过去好多天了 , 随着搜救的进行 , 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挖出 。 3月23日 , 座舱话音记录器(CVR)已经被找到了 。 3.26日 , 第二个黑匣子 , 飞行数据记录仪(FDR)也已被找到 。 两个黑匣子都已送往北京 , 进行数据解析 , 预计将会在30天内完成初步解析 。 两个黑匣子找到的时候 , 其实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了 , 找到的是个圆柱状的结构 , 话音数据和飞行数据就存在这个圆柱内部 。 黑匣子是飞机保存数据的重要仪器 , 从8800多米的高空坠落 , 它是怎样保护内部数据安全的呢?
黑匣子数据将在30天内解析完成,飞机黑匣子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文章图片
黑匣子的圆柱
2、认识黑匣子
黑匣子不黑 , 为了搜救过程中便于发现 , 喷涂成了显眼的橙色 。 我们现在看到的黑匣子一般是第三代 , 不同于之前的黑匣子 , 第三代黑匣子体型上就明显偏小 , 这其实也跟存储介质的升级有一定的关系 。 我查了一下 , 波音737-800的这2个黑匣子都位于机尾 , FDG在后厨房顶上 , CVR在后货仓的电子设备架上 。 并不是媒体说的一个在驾驶舱 , 一个在机尾 。 很显然 , 机尾的位置可以尽量避免了直接碰撞 , 最大限度保护数据安全 。 CVR用于记录驾驶舱内飞行员的语音数据 , 以分析飞行员的操作 。 FDR记录的飞机飞行过程中的所有状态 , 包括速度、高度、航向、偏转、滚转等数据 , 是深度还原事故原因的重要依据 。
黑匣子数据将在30天内解析完成,飞机黑匣子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文章图片
FDR位置
黑匣子数据将在30天内解析完成,飞机黑匣子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文章图片
CVR位置
3、黑匣子的结构
为了最大限度保护黑匣子内的数据安全 , 黑匣子本身就会做得足够结实 。 它能够承受数吨的冲击、近千度的高温、以及海水的腐蚀 , 看起来真的是完美无缺 。 我看到网上有同学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我们可以把黑匣子做的这么结实 , 为啥不把整机也做的一样结实?同学们的出发点很好 , 但是这样的飞机是不存在的 , 性价比太低 。 另外 , 结不结实 , 也是相对的 。 道高一尺 , 魔高一丈 。 黑匣子再结实 , 也有一个承受极限 。 如果从更高的地方掉下来 , 或者掉到岩石上 , 再或者持续的燃烧超过特定时间 , 这些情况都会破坏黑匣子 , 造成数据丢失 。
黑匣子数据将在30天内解析完成,飞机黑匣子如何保证数据安全?黑匣子数据将在30天内解析完成,飞机黑匣子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文章图片
早期黑匣子
早期的黑匣子做成了一个大方块 , 把数据存储、电路板等等都包在金属皮里面 。 在数据存储部分 , 另有厚外壳层层保护 。 现在的第三代黑匣子 , 数据存储和其他电路部分分离开了 。 像这种黑匣子 , 右边的方块里包含了电源、电路板等元器件 , 底下的长方块里也包含一片电路板 , 最重要的部件就是这个圆柱形的结构 , 称为CSMU , 内含存储单元 。 这种设计可以让这个圆柱形结构撞击后更加容易脱落 , 体型更小 , 被其他物体撞击、挤压的概率就更低 , 也就更加安全 。 同学们都知道壁虎断尾求生 , 在这里异曲同工 。
黑匣子数据将在30天内解析完成,飞机黑匣子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文章图片
黑匣子对比
黑匣子的其他部分虽然也有金属外壳 , 但是这种方方正正的金属壳并不厚 , 甚至也许都不是钢壳 , 从体型上来讲 , 完全可以一棍子就把外壳砸凹进去 。 但是这没有关系 , 因为数据在CSMU里 。 这个圆柱形的CSMU外壳是钢制的 , 里面有一层绝缘耐高温的减振缓冲层 , 再里面又有一个大概这么大的小钢壳 , 小钢壳内部才是存储介质 , 周围再次填充绝缘耐高温的减振缓冲层 。 正是这样的层层保护 , 才能保护内部的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