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我们对软件创新的理解,不应止步于「国产替代」( 二 )



蓝湖 MasterGo 发起的国产设计软件共创计划
相比之下 , 本土软件可以与使用者直接交流 , 迭代速度更快 , 可以按需定制 。 大量的国内头部企业客户的回流 , 给国产软件在性能、体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这对双方都是好事 。
另一方面 , 从技术演进的层面看 , 重塑行业格局的契机也早已出现 。 一位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 , 中国软件生态落后美国二三十年 , 有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互联网领域的「赢家通吃」 。 他表示 , 软件天然就是一个可以跨文化来解决问题的工具 , 一个好的软件可以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 也天然地「锁闭」了其他企业发展的可能 。 除非是行业本身出现巨大的拐点变化 , 比如说底层技术的迭代 。
而当下 , 我们就处在那个拐点时刻 。 「拐点在 Figma 断供大疆这件事之前就出现了 , 那就是云软件的兴起 。 」
就好像在 PC 时代 , Intel 和微软联合构建了互联网生态;而移动互联网时代 , ARM 和 Android 的软硬件成为了新的主流 。 在当下这个云计算的时代 , 云软件在逐渐接棒 , 就好像出现了 Figma、MasterGo 等新一代软件 。
协作软件能够帮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告别「单打独斗」 , 「云软件天生就更容易协作、实时化 , 而且可以更好地通过用户去传播 。 比如我发一个链接给你 , 你点进去就可以操作了 。 这是过去 Adobe 时代的软件无法做到的 。 」上述观察人士表示 。 云原生带给了行业更前卫、先进的工作模式 , 也给了新一代软件公司「弯道超车」的机会 。
02 性能 , 将会是决定云原生生产工具能走多远的核心 「在选择设计协作平台时 , 是否可以同时胜任团队级别的大型项目是我们考察的重点 。 」加入了 MasterGo「共创计划」的旷视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
一位设计师向我们解释道 , 设计师团队对于性能和使用体验的要求是极高的 , 这也是决定一款设计软件命运的两个关键考核标准 。 这里说的性能 , 不只是包括网络稳定性、传输速度、产品可用性等指标 , 还有 , 能否支持足够大的同时在线协同设计 , 能否支持大型项目 。


尤其是在大型团队协作的场景下 , 产品的性能跟不上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 大大降低效率和使用体验 。 「从本质上看 , 谁能服务好这些本土头部企业 , 谁才能把产品打磨的足够好 。 因为一个人的开发再复杂也就是使用 50-100 个页面 , 对软件的性能要求不高 。 但一个大公司的人数众多的团队 , 他们的需求是更加复杂和难搞的 。 」因此 , 理论上谁能解决好这些头部企业的问题 , 谁就会在未来会走得更远 。
如任洋辉所说 , 协同办公让中国软件行业来到了一个「终端使用者价值崛起」的时代 。 据悉 , MasterGo 目前拥有最高承载 500 人在线协同设计和图层量 10 万级别大型项目的强劲稳定的性能 。
「设计软件涉及到大量的渲染运算 , 需要大量底层技术的投入 。 比如怎么去高速渲染 , 处理缓存 , 如何在缩放的时候更快地看到更清晰的画面 , 以及更快地响应 。 」
据悉 , 在性能上的投入占到蓝湖研发支出中的最高比例 。

03数字经济时代 , 国产软件的未来 根据 IBM 调研 , 全世界 90% 的数据是最近两年内诞生的 。 也就是说 , 我们基本处在一个数据指数级增长、数字化世界大爆发的进程中 。
这对于跟数字经济相关的所有行业都是利好 。 以设计软件为例 , 任何行业的设计师都需要用设计软件去塑造自己与用户交流的界面 , 无论是基于网站还是 APP 。 大到银行、物流企业 , 小到美容院等各个行业 , 都需要 。 本质上 , 设计软件实现的是通过数字界面与用户交互的事情 , 属于「基建型」的需求 。 它和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是贴合在一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