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商汤的首份财报里,交出一份硬科技竞争的答案( 二 )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 , 商汤智能汽车业务在2021年年内签约客户超过30家 , 智能座舱等产品累计定点数量超过2300万台 , 覆盖车型超过60余款 , 结合智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现状 , 以及商汤在短短一年内取得的成绩 , 可以推测 , 商汤智能汽车板块未来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后劲还十分强劲 。
作为增速最快的板块 , 商汤智慧城市业务已经实现了从特大城市向二线城市的渗透 。 财报还披露 , 相关业务已经成功拓展至海外 , 目前在海外四座城市落地应用 。 这是对商汤智慧城市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最有力证明 。 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 商汤智慧城市板块的可拓展空间是可观的 。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 , 客户数量上涨的同时 , 商汤的“客单价”也在提升 , 财报披露 , 其智慧商业板块单客户收入提高21.3% 。 其中有超过200家《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客户 , 涵盖能源管理、工业制造、基础设施运维、物流、交通、园区管理、零售、金融、电信等众多行业 。 典型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京沪高铁、中国电信、软银集团、阿里云等行业龙头 。
以上细节对于商汤而言十分重要 。
客户数量和单客户收入的同步提升 , 显示商汤当前的产品技术落地表现已经取得了市场的认可 , 获得了持续增长的业绩表现 。 这为商汤之后的技术产品落地和验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并且也为商汤持续投入未来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
也就是说 , 尽管AI产业仍处蓄力阶段 , 但商汤的表现已经十分稳健 。
不过 , 作为一家仍处发展前期的公司 , 商汤的价值空间显然远未到充分释放的阶段 , 此时片面的关注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容易忽视其所蕴藏的长期价值 , 因此与当前的商业化表现相比 , 是否具备厚积薄发的能力更值得关注 。
回归本质 , 作为一家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公司 , 商汤能走多远、走多快 , 根本上还是由其AI技术能力所决定 。 在呈现了不错的发展态势的同时 , 市场更需关注的是商汤的底层能力——AI究竟表现如何 。
AI普惠加速度
虽然商汤的各业务均呈现了不错的发展态势 , 验证了自身商业模式的合理性 , 但是 , 持续的亏损仍旧是市场对商汤的一大质疑 。 归根究底 , 研发投入是造成商汤亏损的主因 , 对研发效果的评判 , 便成为解答市场质疑的重要依据 。
一年砸超30亿到研发中 , 商汤究竟在研发什么?答案是SenseCore 。
商汤在公告中强调了其研发投入的重心是其SenseCore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 所谓SenseCore , 是商汤自研的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 , 是商汤得以推出各类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基础 。
AI产业过去几年经历跌宕起伏的原因在于AI技术落地应用与人们的预期存在差距 , 而根本原因在于AI技术本身的成熟度问题 , 因为一旦AI技术能力达不到一定水平 , 就无法摆脱AI产品变现难以规模化、标准化的固有难题 。 理解了这个逻辑 , 就不难理解商汤为何要持续为SenseCore砸入重金 , 因为SenseCore能力的提升决定了商汤商业化空间的上限 。
那么 , 商汤的投入有用吗?从2021年财报披露的信息来看 , 长期专注的投入已经开始显现回报 。
先来看一组数据:2021年底 , 商汤通过SenseCore生产出的商用模型数量为34000多个 , 相较于2020年底13000个增长了152%;2021年商汤的研发人员每人年均生产的商用模型数增至5.94个 , 相较于2020年的3.45个提高72% , 相较于2019年的0.44个提升了13倍 。
这些数据是揭秘商汤研发效果的关键 , 因为商用模型数量的增多意味着商汤AI技术解决实际场景需求的能力越来越丰富 , 而研发人员研发效率的提升 , 则代表着研发的投入产出比在升高 , 侧面证明了伴随技术水平提升 , 变现效率也能同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