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虚拟数字人,活得并不容易( 四 )


虚拟偶像组合A-SOUL/图片:A-SOUL官方微博
除此之外 , 还有一些案例也反映出当下数字人运营的壁垒 。 去年年中 , 国风写实数字人翎_Ling发布小红书笔记 , 称某品牌口红“滋润不干” , 引发网友质疑 。 “AI知道口红好不好吗?”“AI就人物带带衣服这类货还差不多 , 化妆品、护肤品就免了吧 。 ”
国外数字人网红鼻祖Lil Miquela也曾遭争议——2019年 , Lil Miquela通过Vlog分享了一段自己在和陌生人共乘计程车时遭到骚扰的过程 , 但网友认为将遭受性侵作为营销手段明显过界 。
可见 , 用户对数字人的信任 , 主要集中在视听感观 。 尽管数字人从外观上已经足够接近人类 , 但现实和虚拟的鸿沟仍然很难跨越 。
不过在李士岩看来 , 时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 “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一直在追求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进行数字化 , 如果有足够的发展周期 , 感觉、其它一切都是可以数字化的 。 ”
其三是打破同质化 。 当前数量较多的虚拟主持人、虚拟带货主播、Vtuber等 , 是AI驱动应用最多的场景 。 7*24小时在岗 , 随时、随地工作的特性体现了技术的优势 。 但正如前文提及的《影响力指数报告》而言 , 目前虚拟主播技术借力多、自主少 , 需要关注、提升 。 “同质化竞争”是虚拟主播的重要挑战 , 无论是专业媒体经营 , 还是企业或者个人运营的 , 其主持、直播功能雷同 , 要突出重围则需更强的内容策划和运营能力 。
腾讯NExT Studios团队表示 , “虚拟数字人是一个新兴产物 , 在市场上引起一定的关注、热度、吹捧也属正常 。 伴随着数字人技术的日趋先进、门槛降低 , 比如英伟达的 Omniverse Avatar、Epic 的 MetaHuman Creator等工具推出 , 用户能看到同类水准的东西越来越多 , 审美品味也会随之提高 , 对优秀作品的需求会放大 。 届时用户不只会被虚拟数字人漂亮的形象吸引 , 而会更进一步看到TA背后的表演、内涵甚至于精神 。 那么那种只靠一张皮、一张图 , 而缺乏形象背后深度运营能力的数字人肯定都会快速退潮 , 死在沙滩上 。 ”
商业路径未明
根据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 , 到2030年 , 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 , 其中身份型数字人(包括虚拟偶像、虚拟分身等)约占1750亿 , 服务型数字人约950亿 , 市场目前仍处于培育阶段 。 至于应用层面 , 替代真人服务的虚拟主播和具备IP潜力的虚拟偶像是当前市场热点 。
而在艾媒咨询提供的数据中 , 虚拟偶像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 2021年 , 虚拟偶像带动整体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074.9亿元和62.2亿元 , 预计2022年将分别达到1866.1亿元和120.8亿元 。
腾讯NExT Studios团队也认为虚拟偶像、Vtuber可能是目前最有商业化前景的方向 , “毕竟能与用户直接交互 , 想象空间比单向的CG视频更大 。 ”
在一众虚拟数字人前景未明的时候 , 虚拟偶像团体A-SOUL给业界注入不少信心 。 3月8日 , 乐华娱乐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 通过各机构对招股书的解读 , 推测出A-SOUL在2021年取得的收入应不少于1700万 。 尽管这个数字只占乐华总收入的不到3% , 远远无法和乐华旗下的流量明星相提并论 , 但已经是虚拟数字人迄今取得的最好成绩 。
国内虚拟偶像产业预测/图片:艾媒咨询
至于其它表演型、服务型数字人 , 除了流量变现 , 目前还没能看到明确的商业路径 。 虚拟带货主播可以节约商家的人力成本 , 但能否替代真人的评测功能 , 与真人是竞争关系还是竞合关系仍有待验证;借助春晚、冬奥会吸引到广泛关注的虚拟媒体主播、记者 , 似乎使命完成 , 又回归了此前不温不火的状态;而当下企业的大部分“虚拟员工” , 与此前的智能客服差异不大 , 能被人记住的 , 只有少数采用独特人设展现企业品牌形象、用于营销的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