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面对“数实融合”这个必答题,中国互联网必须走出舒适区( 二 )


然而 , 放在欧美等人力成本较高的地区 , 这种模式很难走得通 。 因此 , 欧美的创新 , 更多地放在了技术创新上 。 往往是三五个人成立一个创新实验室 , 研究的都是相对专精特新的技术 。
或许 , 正是中美互联网公司在创业创新上的道路差异 , 造成了今天他们在资本市场上冰火两重天的地位差异 。
今天 , 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前四大巨头市值均在1.5万亿美元以上 , 其中最高的是苹果 , 已经达到了2.84万亿美元 , 最低的是亚马逊也达到了1.66万亿美元 。 反观中国互联网传统三大巨头 , 市值最高的腾讯也只有约4647亿美元 , 而百度早已跌到了千亿以下 , 仅487亿美元 。
走出模式创新的舒适区 , 难而必须做的事情【供应链管理|面对“数实融合”这个必答题,中国互联网必须走出舒适区】2018年前后 , 当美国的谷歌、微软、Facebook(现在的Meta)等互联网巨头不得不接受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停滞不前的现实时 , 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凭借着本土庞大的规模优势 , 在模式创新上迸发出的巨大能量 , 引发全球瞩目 。
源源不断地创新模式 , 令中国成为各国互联网行业研究的范本 。 多卡甚至四卡的智能手机 , 互联网外卖、共享单车、手机支付、直播、智能新闻客户端等等 , 各种中国式创新在海外市场遍地开花 。
不论是在国内 , 还是海外 , 这些创新都以解决用户需求的具体痛点为突破口 , 重视用户体验 , 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
这些创新业务具有明显的互联网特点——规模效应 , 已有用户越多 , 就越容易吸引新的用户 , 进而成长为一个超级互联网平台 。
然而 , 他们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 , 模式容易被大规模地快速复制 。 这也是为什么饿了么提前布局多年 , 美团外卖依然能够被后来者追上的原因 。 这也造成了各领域的头部企业奋战多年 , 依然不能阻止最终陷入列国纷争的局面 。
不可否认 , 模式创新推动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 并为社会贡献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 比如 , 美团2021年的财报显示 , 去年有527万骑手在美团获得收入 。
然而 , 也要认清一点 , 仅仅依靠这些价值 , 平台们并非不可代替 。 就像阿里 , 京东 , 美团 , 抖音快手本身就可以互相代替一样 , 缺少任何一个平台 , 社会依然照常运行 。
因此 , 平台们要想获得社会和投资者的认可 , 不能够仅仅把企业重心放在用户体验的提升 。 虽然 , 用户体验关系着平台能否在短期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 但是 , 放眼未来 , 平台必须能够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 , 推动社会技术的进步 。
在这一点上 , 与中国式的模式创新相比 , 美国互联网模式是一条更远的道路 。 纵观美国近十年来最有突破性的数字技术 , 也主要都是由互联网巨头推动的 。 谷歌的量子计算技术 , 超越了IBM、英特尔;亚马逊的载人航空 , 达到了商业化水平;脸书的VR技术 , 也全球领先 。
这些企业积极投入研发 , 一个主要原因是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 技术能力不突破 , 很可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 这些研发投入 , 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技术提升 。
反观中国 , 由于市场规模巨大 , 再低的佣金、广告费用、游戏费用都可能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营收 。 而当企业沉迷于营收的增长时 , 就容易陷入规模泥潭 , 与同类平台展开垄断竞争 , 而无暇顾及对技术突破的长期投入 。
数字经济领域 , 没有什么可以躺平的舒适区 。 再大的企业和亿万用户之间只隔着一根光缆 , 任何应用方面的需求 , 都并非不可替代 。 用户可以随时转向其他的平台 , 而除非垄断否则平台也无法阻止同类平台的诞生 , 而垄断又是被明令禁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