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大数据“杀熟”屡教不改?旅游平台借口拉新,想换皮宰客

【大数据|大数据“杀熟”屡教不改?旅游平台借口拉新,想换皮宰客】大数据|大数据“杀熟”屡教不改?旅游平台借口拉新,想换皮宰客

文章图片

大数据|大数据“杀熟”屡教不改?旅游平台借口拉新,想换皮宰客

针对大数据杀熟 , 以及各种旅游平台相关问题的报道很多 。
针对大数据杀熟 , 以及各种旅游平台的监管 , 也此起彼伏 。
然而 , 大数据杀熟依然屡屡出现 , 且往往是原地满血复活 。
“用不同账号查询同一时间同一航班 , 机票价格不同 , 开了plus会员的账号显示比普通账户票价高11% 。 ”2022年3月3日 , 一位匿名用户在黑猫平台上对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发起投诉 , 他已经在去哪儿平台开通了一年多的plus会员 。

根据该匿名用户上传的图片 , 开了去哪儿plus会员的账号最终购买的贵阳飞往北京的机票(票价+机建+燃油)价格是470元 , 而普通账号的机票价格是417元 , 整整高了53元 。
对此 , 有的观点就认为 , 之所以普通账号便宜 , 在于平台在拉新过程中给出了极大优惠 , 不属于大数据杀熟 。
似乎 , 这个理由成立 , 且许多的电子商务类平台 , 都有类似的手法 , 也为公众所普遍熟知 , 并美其名曰为:薅羊毛 。
真如此吗?大数据杀熟是否可以“拉新引流”的皮 , 变着法大行其道呢?
对此 , 《时代周报》记者徐美娟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 , 贫道以为:
商家之所以对大数据“杀熟”情有独钟 , 是因为这确实是一种有效获利的方式 。
尤其在消费者形成刚需后 , 就算适当加价 , 也不怕消费者不来 , 对商家而言 , 集腋成裘也算可观 。

据北京市消协发布的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 , 86.9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其中 , 76.85%的受访者表示在在线旅游消费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 。
之所以“屡教不改” , 原因并不复杂 。
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利用的用户刚需这个痛点 , 在痛点之下 , 价格成为了痒点 。
从大数据角度筛选出来的熟客 , 其消费习惯基本定型 , 其特定消费变成了一种刚需存在 , 因此商家对此类高黏性用户形成差异性对待 , 变成理所当然 。
只是 , 从消费者常理上看来应该是适当优惠、但对于商家而言则变成不怕不来的适当加价 , 于是 , 作为一种有效获利的方式 , 商家也往往对“大数据杀熟”情有独钟了 。
大数据杀熟的根基在于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 , 而其源头还是商家自己的盈利理念和模式所带来的算法选择 。
用户个体的消费习惯一旦被大数据挖掘出来 , 就可能使得用户刚需被商家掌握并被算法默认为可通过加价来获利的高黏性用户 。

未来 , 对于“大数据杀熟”这一现象 , 必须加强监管 , 且有关监管部门要进一步确立“大数据杀熟”和“拉新引流”的边界 。
无论商业逻辑如何 , 其本身都是在消费用户的黏性 , 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漠视和损害 。
由于大数据杀熟的隐蔽性 , 有关部门还是要对平台的底层算法逻辑进行巡查 , 同时 , 对投诉个案进行处理和媒体曝光 , 形成警示 。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 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