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这个1000亿美金独角兽传出消息( 二 )


除了超低价 , 快也是SheIn得以满足海外消费者需求的关键 。 以快时尚行业设计、打版、生产、上架的周期来看 , 主打长销基础款的优衣库是半年 , 主打流行款的Zara最快是14天 , SheIn只需要7天 。 官方数据显示 , Zara年均上新量约为1.2万 , SheIn一周就能更新3.4万件产品 。
如此快速的上新频率 , 得益于背后强大且成熟的柔性供应链系统 。
在成立早期 , SheIn主要做的都是国内拿货国外卖的渠道商模式 , 所有商品都是从广州十三行批发 。 2015年前后 , SheIn逐渐意识到这样的批发模式 , 并不能满足日益增涨的海外消费需求 , 于是将部分业务从创办地南京 , 迁到了制衣厂遍布的广州番禹 。
在这里 , SheIn组织起了一张庞大的供应商网络 。 据《晚点》报道 , SheIn至今已经在距离番禺总部两小时车程的区域内 , 发展了300多家核心服装厂供应商 , 全部供应商超过2000家 。 SheIn合作的工厂多为中小型工厂 , 小单快反的模式能够让每一款商品起始只生产约100件 , 随后投放到市场进行测试 , 根据产品的销量调整设计直至打磨为爆款 。
另外 , SheIn在2014年起就打造了一套强大的供应链信息系统 , 可以接入各大浏览器 , 探查时下任意地区的流行趋势 , 通过该系统收集的信息会被提供给SheIn的供应商 , 以此指导其设计产品 , 对消费者偏好做出即时反应 。
据了解 , SheIn的爆款率从最初的20%提升到目前近50% , 现在合作有4000多家的工厂 , 工厂资产占到75% , 平均账期只需要7-10天 , 库存滞销稳定在10%以内 。
今年年初 , SheIn投资150亿 , 在广州新建供应链总部 。 此举将再次强化SheIn对供应链的把控 , 同时将再次提升SheIn以“柔性供应链”整合中小服装厂的能力 。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 , “其实SheIn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供应链的最大的优势 , 还是有进步的空间的 。 ”
另一方面 , SheIn的崛起也是因为其精准把握了每次营销环境变革的红利期 。
在起步时期 , SHEIN在Google和facebook上投放了大量广告 , 依托这两个平台的流量红利迅速完成了早期的资本积累 。
另外 , SheIn也较早地布局了社交媒体营销 , 并享受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红利 。 早在2013年它就已经入驻Pinterest , 成为平台的首批用户 。 曾有跨境营销服务商对铅笔道表示:“在SheIn崛起之时 , 海外网红营销还处于一片蓝海 , 营销成本很低 。 有时候品牌方只需要寄送一些样品给KOL , 就可以免费做一次营销推广 。 ”
至今 , SheIn仍然很注重与当地的KOL、KOC的合作 , 利用网红的影响力 , 在Ins、Facebook与TikTok等平台上铺开营销渠道 。 数据显示 , 截至去年上半年 , SheIn在Instagram相关标签的帖子数达到305万条 , 互动帖更是高达6267万条;同期在Facebook上的互动帖文也超过了245万 。
消费创业者如何海外淘金?
两年前 , 铅笔道曾问及不少创业者如何应对疫情 , 他们的答案是“出海” 。
时至今日 , 出海仍是创业者们的主要战略之一 , 只不过现在出海的意义不仅仅是“避险” 。 随着主攻出海市场的Anker登陆科创板 , 以及独角兽SheIn估值日益高涨 , 以新零售与消费行业为主的国内创业者们看到了出海的另一种未来:海外淘金 , 把MadeinChina卖出高溢价 。
现实也确实如此 。 一家扫地机器人品牌创始人告诉铅笔道 , 他们的团队早就将出海视作核心战略 , 甚至预计未来的红利点就在海外市场 , 会占到整体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 “海外的竞争其实没那么激烈 , 新品推出有很强的滞后性 , 这样海外会比国内市场好打一些 。 如果能在国内把产品跑成熟 , 拿到国外就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