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芯观点】8英寸转6英寸或成新趋势,设备国产化有望借此东风

芯片|【芯观点】8英寸转6英寸或成新趋势,设备国产化有望借此东风

文章图片

芯片|【芯观点】8英寸转6英寸或成新趋势,设备国产化有望借此东风


芯观点──聚焦国内外产业大事件 , 汇聚中外名人专家观点 , 剖析行业发展动态 , 带你读懂未来趋势!

集微网消息 , 上世纪80年代 , 6英寸晶圆的横空出世 , 代表了半导体产业正式迈向成熟商业化 , 而后在长达近10年的时间里 , 6英寸作为晶圆制造最高规格 , 被争相追逐 。
时至今日 , 已很少有人能回想起属于6英寸的那段光辉岁月 , 即使在芯片荒让退场在即的8英寸容光焕发的现在 , 也很少有人注意到 , “年近不惑”的6英寸产线 , 也正在默默发挥其余热 , 甚至大有枯木逢春之势 。
某半导体资深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 , 在8英寸供不应求持续之下 , 不少低端芯片产品已转投6英寸产线 , 并且 , 在8英寸设备获取困难、价格被炒至天价等因素的推动下 , 不少6英寸产线的新建计划 , 已在进行当中 。
8英寸“火烧”至6英寸芯片厂产线腾挪只为求产能
纵观此次缺芯潮 , 6英寸的存在感很低 , 盖因为8英寸锋芒过盛 , 大厂们仍然对“新贵”12英寸趋之若鹜 , 更为重要的是 , 整体产业对6英寸的甩卖已持续了几十年 , 6英寸很快将被淘汰仍然是人们的惯性思维 。
市调机构IC Insights在其2019年发布的报告中写道 , 2009年-2018年 , 全球共关闭了42座150mm晶圆厂 , 占所有关闭的晶圆厂数量(97座)的43.3% 。 集微咨询研究总监赵翼也对笔者表示 , 即使是目前拥有最多6英寸产线的中国大陆 , 近几年也并未见有新的6英寸产线的建设计划 。

2009年-2018年全球关闭的各尺寸晶圆厂数量;图源:IC Insights
然而 , 脱开惯性思维 , 仔细阅读为数不多的6英寸相关消息 , 却信息量满满 。 比如 , 在2020年下半年 , 就有消息传出 , 由于8英寸产能满载 , 不少原先在8英寸产线上生产的芯片 , 都转投6英寸产线 。 但随后电源管理IC等转向12英寸的传闻又转移了人们的视线 , 毕竟6英寸远不如12英寸“性感” 。
再比如 , 内存厂旺宏甩卖其用于生产利基型逻辑IC的6英寸产线 , 意外受到业内瞩目 , 传闻中的买家包括东京电子以及中国大陆厂商等 , 最终以25.2亿元新台币被大步踏进电动车产业的鸿海拿下 , 其表示 , 计划未来该工厂主要产品除SiC功率器件以外 , 也会辅以硅晶圆的产品如微机电系统MEMS等 。
时序到了今年上半年 , 6英寸与“供不应求”越来越常共同出现 , 台媒报道透露 , 部分6英寸厂接单到手软 , 主要原因是国际IDM将产能腾挪至车用芯片 , 将利基型产品转单至二三线厂商 , 笔者曾在《国际IDM吃不下的MOSFET订单中国大陆拿下?》中向业内证实了转单现象的存在 。
最新的消息是 , 瑞萨日本山口6英寸厂出售计划再次喊停 , 笔者从参与竞标的厂商处获悉 , 疑似参与竞标的三井住友也表示 , 瑞萨已撤回投案 , 山口厂有很大的可能性将被全线收购后原地运营 , 这种方案将让瑞萨省去拆包费 , 也侧面表明 , 这个1985年即投产的“爷爷级”产线 , 正意外受到追逐 。
以上种种均表明 , 6英寸“火了” , 而且正走在越来越火的趋势上 , 而8英寸产能供不应求 , 是促使6英寸重新炙手可热的最大原因所在 。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对笔者表示 , 在8英寸持续供不应求、而转向12英寸的成本过高 , 促使部分利基型IC产品厂商 , 将如低端MOSFET器件转向6英寸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