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奔流新闻在神十三回家之际|专家访谈丨40多分钟,神十三回家驶向快车道

本文转自:奔流新闻
在神十三回家之际 , 奔流新闻采访人员采访了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空间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知识就是力量》《太空探索》和《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编委庞之浩 。
本文转自:奔流新闻在神十三回家之际|专家访谈丨40多分钟,神十三回家驶向快车道
文章图片
庞之浩告诉采访人员 , 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返回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
制动减速:神舟十三号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最后一圈时 , 地面向飞船发出指令 , 使飞船调整姿态 , 变成横向飞行状态 , 这是第一次调整姿态;紧接着 , 飞船的轨道舱与返回舱以1~2米/秒的相对速度成功分离;然后 , 返回舱与推进舱组合体再向逆时针方向转90° , 使推进舱朝前 , 这是第二次调整姿态;此时飞船推进舱上的发动机点火工作 , 使组合体降低速度;制动结束后 , 组合体顺利进入返回轨道 。
自由滑行:神十三进入返回轨道后 , 返回舱与推进舱组合体以无动力飞行状态自由下降 。 当返回舱与推进舱组合体高度降至距离地面145千米时 , 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 , 推进舱在大气层中烧毁 , 返回舱继续下降 , 并消除由于两舱分离时产生的返回舱姿态分离干扰 , 建立正确的再入姿态 , 准备再入大气层 。
再入大气层:神舟13号飞船的返回舱在距离地面100千米时开始再入大气层 。 在距离地面80千米时 , 返回舱进入“黑障”区 , 使返回舱暂时与地面失去联系 , 直到在距离地球约40千米处时出“黑障”区 , 返回舱与地面的联系得以恢复 。
回收着陆:在距地面约10千米时回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 。 返回舱先打开伞舱盖 , 然后依次拉开引导伞、减速伞和主降落伞 。 在返回舱距离地球8千米时 , 打开主降落伞 , 返回舱降到距地面约6千米时 , 主降落伞与返回舱的连接由单点倾斜吊挂转换成两点垂直吊挂 , 以便返回舱着陆时缓冲装置能够更好地发挥缓冲作用;返回舱降到距地面约6千米时抛掉了返回舱的防热大底 , 以便露出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 。 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 , 返回舱底部的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 , 使返回舱以大约3米/秒的速度软着陆 。
庞之浩说 , 最值得关注的是 , 此前的“神舟”载人飞船在与空间站或空间实验室分离后 , 需要绕地球11圈才进入返回轨道 , 而神舟13号飞船将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技术 , 即飞船与空间站分离之后 , 通过优化流程 , 压缩飞行程序 , 只需绕地球5圈就能进入返回轨道 。 此后飞船的制动、再入过程和以前一样 , 用40多分钟完成四个阶段的动作就可以安全回家了 。
本文转自:奔流新闻在神十三回家之际|专家访谈丨40多分钟,神十三回家驶向快车道
文章图片
飞船调姿
本文转自:奔流新闻在神十三回家之际|专家访谈丨40多分钟,神十三回家驶向快车道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奔流新闻在神十三回家之际|专家访谈丨40多分钟,神十三回家驶向快车道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奔流新闻在神十三回家之际|专家访谈丨40多分钟,神十三回家驶向快车道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奔流新闻在神十三回家之际|专家访谈丨40多分钟,神十三回家驶向快车道】再入大气层、主伞打开、反推力火箭点火着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