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的意思

七步成诗,汉语成语,拼音是qī bù chéng shī,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 。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

七步成诗的意思

文章插图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 。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魏文学家 。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合称“三曹” 。
东阿王:曹植,字子建,封为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
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
应声: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 。
煮豆持作羹:煮熟了豆子做豆羹 。羹,有浓汁的食品 。
漉菽以为汁:滤去豆渣做成豆羹汁 。漉,过滤 。菽,豆类的总称 。
背景
曹操死后次子曹丕继位 。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觉得先下手为强 。夺了三弟曹彰的兵权 。此时就剩下四弟曹植,曹丕深恨之 。便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 。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能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故事赞扬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时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黑暗场景 。
才高八斗为兄所忌
东汉以洛阳为都城 。丞相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是东汉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被称为“八斗之才” 。曹植自幼聪慧,10多岁便能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爱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 。与此同时,他的同母哥哥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立为世子 。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 。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吊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曹丕的挟嫌猜忌下,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制和被打击的对象 。
七步成诗逃过一劫
【七步成诗的意思】一次,曹植被人告发经常喝酒骂人,他还把曹丕派去的使者扣押起来 。但他并没有犯什么大罪,也没有招兵买马,要以阴谋反叛的罪名处罚他不能服众,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来治他的罪 。
曹丕把曹植从封地召到洛阳,指着大殿上一幅“两牛相斗于墙下,一牛坠井而死”的水墨画,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但诗中不许犯“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如作不成就要从重处罚他 。
曹植答应后,未走完七步就作成一首诗:“两肉齐道行,头上戴凹骨 。相遇块山下,欻(xū,忽然)起相搪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和群臣都感到吃惊 。
曹丕又说:“七步成诗还慢,要你应声而作 。”曹植说:“请命题 。”曹丕说:“你我是兄弟,以此为题,不许犯‘兄弟’字样 。”曹丕心想,成则罢了,不成便痛下杀手 。
没想到曹植不假思索,应声赋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中以“煮豆燃萁”为比喻,指责曹丕手足相残 。曹丕听后动了骨肉之情,深有惭色,也可能是怕世人耻笑,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只把曹植贬为安平侯作罢 。曹植以其超群的文才,逃过一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