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学归来早是哪首诗

《村居》这首诗歌是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到了21世纪还被当做小学语文教材 。高鼎生活在清末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 。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 。
《村居》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白话释义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
赏析
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 。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 。"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 。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

儿童散学归来早是哪首诗

文章插图
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
放风筝
放风筝作为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已经流传很久了 。据考证,我国古代从元宵节后,放风筝活动可以一直持续至清明节,所以古时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 。
在隋唐时期以前,放风筝还是一项具有巫术意义的户外活动,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放掉身上的晦气 。当风筝放飞升高后人们就有意把引线剪断,然后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这样可以带走人们身上的晦气、烦恼、苦闷、忧患和病痛 。
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成为古代人们节日辟邪的一种护身符 。当然,随着时光的流逝,放风筝早已经冲去了旧时的巫术色彩,古人只不过是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 。
【儿童散学归来早是哪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