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虚假“种草笔记”透支信任根基:厘清边界种真“草”


跟着种草笔记买买买 , 到手后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按照博主推荐 , 满怀憧憬前往被种草的远方 , 结果却遭遇强烈的卖家秀和买家秀对比……虚假种草等行为不光误导人们的消费决策 , 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还透支了种草经济的信任根基 。
网络流行语种草 , 指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好物 , 让他人产生消费欲望的行为 。
时下 , 种草正在影响越来越多人的消费习惯 。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2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 购物前 , 82.6%的受访者会搜索相关种草推荐 。 草种得多了 , 杂草难免夹杂其间野蛮生长 。 调查显示 , 78.2%的受访者有被网络种草坑过的经历 。
近期 , 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种草行为的监管 , 网络平台也频频出手治理自身内容问题 , 专家们则呼吁完善相关法律 。 多管齐下 , 种草能否厘清边界 , 更加规范有序?
种草为何吸引人
【种草|虚假“种草笔记”透支信任根基:厘清边界种真“草”】00后邓雪儿在北京朝阳区一家上海大众4S店做销售 , 她说 , 自己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 没事儿就爱刷刷手机 , 看到别人晒的好吃的、好玩的就会收藏起来 , 找机会去‘拔草’ 。 她说 , 和明星们高高在上的代言相比 , 素人们的分享有时更容易让人有代入感 , 产生消费的冲动 。
在网络时代成长的年轻消费者为何喜欢跟着网络平台的推荐去打卡?原因在于 , 博主们以普通人视角发出的笔记 , 相较正式的官方平台 , 往往更丰富、有趣、吸睛 。 图片、视频作为这类笔记的核心内容 , 比文字更直观 , 容易让人心痒痒 。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任教的邹德强表示 , 种草经济的背后 , 是人们做出消费决策时收集信息方式的改变 , 原先人们了解产品信息主要依靠去实体店感受 , 或是投放在公共媒体上的广告 。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 , 普通人开始在网络发声 , 这种‘公平’的信息来源更易于理解 , 消费者也更愿意受到这类信息的影响 。
互联网让身处不同地区的人得以相识 , 并依照群体特征形成各类社区 , 在社区种草成就了一些平台的商业价值 。 成立于2013年的小红书是典型代表 , 用户通过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引发社区互动 , 从而推动其他用户在现实中消费 , 而这些用户反过来也会成为种草的人 。 2021年11月 , 小红书官宣月活用户达2亿 。 日渐壮大的用户群体 , 让品牌商瞄准了这一庞大的流量池 。 完美日记等品牌都凭借这类社区成功出圈 , 实现销量节节攀升 。 截至2020年底 , 入驻小红书的品牌已超65万 。 种草平台已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渠道 。
虚假种草藏猫腻
不过 , 平台在成为消费决策重要入口的同时 , 杂草也开始野蛮生长 , 虚假营销等行为随之诞生 。
在网络上搜索种草 , 其中不乏消费者的吐槽 。 去年国庆长假期间 , 很多人按照博主的推荐 , 去到被多家平台炒热的粉红沙滩 , 发现其真实颜色与宣传图片反差极大 , 于是吐槽:不用滤镜就是猪肝色 , 照片起码叠了三百层滤镜 。 还有的消费者跟风买了博主推荐的美妆产品 , 试用后无奈地调侃道:效果和博主说的不是一模一样吧 , 简直是毫无关系 。
种草笔记聚集的巨大流量 , 让有的人动起了歪脑筋 , 借种草之名 , 行虚假营销之实 。 有的品牌商甚至通过中介机构 , 以产品置换或现金奖励的方式寻找普通素人 , 在平台铺设虚假营销内容 , 一条虚假营销的灰色产业链就此形成 。
人们之所以愿意把社交平台上的信息作为消费参考 , 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信赖普通人的客观评价 , 而这恰恰是这类网络平台发展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