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芯视野】射频前端成“战略高地” 华米OV打的什么“芯”算盘?( 三 )


然而 , 就目前来看 , 国内射频前端厂商在产品、产业链和市场方面均难以与Qorvo、Skyworks、博通、村田这些国际巨头直接抗衡 。 这主要源自高性能滤波器的缺失 , 产业链代工环节过于薄弱 , 进而导致许多厂商只能依靠低毛利率产品角逐市场 。
相较其他应用芯片 , 射频前端芯片在技术、产业链上都更加独特 。 射频供应链非常复杂 , 不像CMOS芯片 , 主要就是CMOS Fab和封测厂 。 射频前端供应链涉及不同工艺的若干芯片组合 , 比如GaAs、CMOS、CMOS SOI、基板、SMD、滤波器等等 , 主要供应链风险在于供应商品类过多 。
自2018年以来 , 随着芯片国产化的提速 , 国内射频芯片市占率明显提升 。 贾斌针对产业链指出:“从产业分工的角度看 , 国内许多设计公司是在海外代工的 , 只是实现了中低端产品的设计自主化 , 代工、设备、材料方面还远未自主化;从产品角度看 , 高性能射频滤波器 , 以及高复杂度的射频模组芯片 , 还是牢牢掌握在美日国际厂商手中 。 ”
早在2019年 , 华为海思将自研PA交给三安光电代工 , 目的也是分散供应渠道 , 扶持国内代工产业链 , 进而提升供应链安全 。 这也说明 , 就产业发展而言 , 不仅企业需要掌握核心技术 , 也需要完整产业链生态的支持 。
康希通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市场及应用工程副总裁虞强表示 , 在2020年底至今的全球供应链紧缺的大环境下 , GaAs产能不是瓶颈 , 随着国产GaAs晶圆厂产能规模不断扩大 , GaAs工艺晶圆产能将更充沛 。 此轮晶圆短缺主要体现在SOI/CMOS工艺 , 尤其是成熟的CMOS工艺 , 2022年仍然不大乐观 。
“目前 , 射频前端封测端已普遍国产化 , 常用工艺有WBQFN、WBLGA、FCLGA、SIP 。 射频前端芯片对上芯/打线有严格要求 , 国内企业主要采用在射频芯片封测领域具有成熟经验的厂商 , 如长电、华天、甬矽、嘉盛等 。 经过2021年的扩产 , 产能已有所释放 。 随着产品迭代、性能提升 , ATE设备也需同步更新 , 这又是一笔重大投资 。 ”虞强告诉集微网 。
经过长时间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发后 , 国内一些射频前端企业已经初具规模 , 手机厂商也在加速对国产化射频器件、模组的导入 , 在某些细分领域 , 如射频开关、LNA、PA等 , 渐渐能与美日国际厂商正面交锋 。
不过 , 国内厂商整体上仍以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分立器件为主 , 在利润更高的5G模组、发射端模组方面几近空缺 , 甚至从“国产替代”陷入到“替代国产”的漩涡中 , 整个行业毛利率都处于较低水平 。 汪洋认为:“毛利率是衡量产品价值和公司价值的关键指标 , 毛利率20%和40%对价值评判来说 , 差别不是2倍 , 而是10倍 。 毛利率高 , 代表产品和市场有门槛、竞争对手少、技术含量高 。 ”

图 部分国内外射频前端厂商营收对比 (信息来源 企业公开财报)
那么 , 厂商如何突破低毛利率“桎梏”呢?虞强提出了五大方向: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及产品性能 , 加快进入中高端市场;打造差异化产品线 , 提供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特性;加强与SoC厂商的合作和配合关系 , 提升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增强终端客户粘性、提升客户端议价权;扩大市场规模并积极整合供应链资源 , 从而优化产品成本 。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 , 在射频厂商与手机厂商的共同努力下 , 国产射频前端产业链将会愈加完整 。 此外 , 在手机厂商的投资热潮之后还紧跟着一波上市潮 , 杨红祥表示:“这对推动射频前端国产化是重大利好 , 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及生产的投入 , 赶超国际厂商 , 并吸引更多国内、甚至国际人才投入射频行业 。 ”不过 , 他亦指出 , 盲目追求上市可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