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导 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标准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本文转自: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
本文转自: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导 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标准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文章图片
导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 , 要“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机器可读标准工作 , 探索数字化条件下国家标准管理新机制 。 ”“加强标准数字化技术研究 , 把握前沿科技发展趋势 , 增强标准化基础理论储备 。 ”标准数字化成为今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 为此 , 本刊近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标准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 , 请他分享对标准数字化的理解和建议 。
标准数字化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的发展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 这种融合表现在很多方面 , 其中包含有标准化怎样与数字技术融合 。 标准数字化指利用数字技术对标准本身及生命周期全过程赋能 , 使标准承载的规则与特性能够通过数字设备进行读取、传输与使用的过程 。 提出标准的数字化 , 是希望借助新一代数字技术 , 更好实现标准的制定和标准的推广、宣贯和实施 。 标准的数字化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标准的表现形式的数字化 , 二是标准化方法的数字化 , 通过数字化技术来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
标准数字化不仅在中国 , 国际上也在研究这个课题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数字化给出一个被称为SMART的定义 , 即无需人员参与可实现标准的机器可读、可用、可理解、可解析 , 这应该是标准化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 从过去单纯的文字表达方式转变到现在的机器可读方式 , 这不仅因数字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 , 而且它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 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产业的各个方面 , 在不少应用场景已经机器换人 , 让机器理解标准将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
我们以智慧城市摄像头拍摄的视频为例 , 马路上数十万的交通监控摄像头都联网到城市的交管中心 , 可是交管中心监控室电视墙再大也放不下这么多视频屏幕 。 现在基本上是按马路分时显示 , 例如每分钟一条马路 , 一条马路上的摄像头也不少 , 靠人盯着看的效率很低 。 现在我们希望把所有马路上的监控视频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合成为一个全城交通动态视频 , 可显著提升人来监看的效率 。 还有一种方法无需合成 , 通过计算机直接来读这些分散的视频 , 依据监控点时空位置的标签 , 由机器代替人获得全局的了解 。 未来的这种交通监控视频不是供人来看的 , 以人作为观看对象时考虑的是视频的帧率与分辨率对应人眼的分辨率能力即可 , 机器视觉的视频编码算法标准跟供人看的标准会有不同 , 所以我们要考虑从人来阅读到机器来阅读不仅仅是方式发生了变化 , 可能连标准内容甚至里边的一些内涵、规定、指标都会有所不同 。
我们现在进入信息技术的新时代 , 整个社会经济都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 在标准化方面体现的就是标准的数字化 。
标准数字化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第一 , 首先是标准的呈现形式的变化 。 我们知道标准过去基本上都是文本 , 那么未来要让机器可读 , 标准文本就要变革 。 机器的可读化首先是机器可检索 , 即从机器可以发现和找到这个标准 。 然后是机器可读 , 也就是把标准的内容能够读出来 。 进一步发展到标准的可理解 , 机器能理解标准的内涵 , 可交互 , 最后可以去执行 。 机器可检索相对容易 , 机器可读就有困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