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女子的美称一个字 古代对女子的美称


古代对女子的美称一个字 古代对女子的美称

文章插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对美女的咏颂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就像今天我们称美女为“美眉”、“靓妹”一样,在中国古代诗词曲赋 中,作者笔下的“美女”大多另有所代 。
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既避免了词语的直露和重复,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新奇性、凝练性,从而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 动、美丽多姿 。
一、以服饰、化妆品代美女
“红粉青蛾映楚 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前人对于美女的代称,首先是从服饰、化妆品着眼的 。因此“红袖”、“红裙”、“金钗”、“红粉”、“粉黛”、“红颜”、“红妆” 等,在古代诗词曲赋中都是女子的代称 。
“钗”是妇女固定头发用的两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的颜料,类乎现在的眉笔,“红粉”则是胭脂和铅 粉,这些都是女子的案头必备之物品,用以代称女子顺理成章 。“红妆”则是从“裙”、“钗”等具体的服饰到束妆完毕,以整体的盛妆代称女子 。
红袖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唐·白居易《对酒吟》)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 。”(唐·杜牧《南陵道中》)
“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唐·韩偓《边上看猎赠元戎》)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清·席佩兰《寿简斋先生》)
红袂
即红袖 。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白居易《秦中吟·五弦》)
“卧思陈事暗消魂 。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前蜀·韦庄《小重山》)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北宋·苏辙《记岁首乡俗寄子瞻·踏青》)
翠袖
“翠袖年年寒食泪 。为伊牵惹愁无际 。”(北宋·王采《蝶恋花》)
“红楼桂酒新开,曾携翠袖同来 。”(北宋·晏几道《清平乐》)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 。”(明·何景明《明妃引》)
红翠
“红翠”为“红衣翠袖”或“红巾翠袖”的省称 。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北宋·柳永《鹤冲天》)
【古代对女子的美称一个字 古代对女子的美称】“红翠斗为长袖舞 。香檀拍过惊鸿翥 。”(北宋·张先《蝶恋花》)
红裙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唐·万楚《五日观妓》)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唐·韩愈《醉赠张秘书》)
“歌唤红裙,酒招青旆 。”(南宋·高观国《踏莎行》)
金钗
和一般指代女性的词不同,它偏重于特指歌舞之妓,且常与“珠履”并称 。
“竞斗草、金钗笑争赌 。”(柳永《夜半乐》)
“珠履金钗常满座,问谁人、得似张公子 。”(南宋·刘克庄《贺新郎》)
“珠履三千,金钗十二,朝承恩暮赐死 。”(元·汪元亨[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红粉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唐·李商隐《马嵬》)
“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
“愁眉蹙损愁肠碎 。红粉佳人伤别袂 。”(北宋·陈袭善《渔家傲》)
粉黛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绮绣张筵,粉黛争妍 。”(北宋·贺铸《绮筵张》)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清·孔尚任《桃花扇》)
红颜
“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吴伟业《圆圆曲》)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重笼坐到明 。”(白居易《后宫词》)
“比拟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 。”(清·顾贞观《贺新郎》)
红妆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唐·李白《江夏行》)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北宋·苏轼《海棠》)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清·吴伟业《圆圆曲》)
二、以玉代美女
“美者颜如玉 。”原指佳人美貌如玉,以后逐渐用来指代美人 。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说来,是取玉石的珍贵、晶莹、雅洁之意 。如“玉颜”、“玉人”、“玉奴”、“玉儿”、“玉姝”、“玉容”、“红玉”等 。
颜如玉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南朝梁·萧统《古诗十九首之十二》)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劝学歌》)
玉颜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白居易《板桥路》)
“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 。”(北宋·秦观《江城子》)
“早是君心难恃,恨不玉颜先悴 。”(清·郑文焯《谒金门》)
玉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唐·元稹《明月三五夜》)
“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 。”(唐·贾岛《登田中丞高亭》)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南宋·谢枋得《蚕妇吟》)
璧人
即玉人 。
“公坊名场失意,也该有个钟情的璧人,来弥补他的缺陷 。”(清·金天翮/曾朴 《孽海花》第四回)
玉奴
“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 。”(北宋·苏轼《四时词》)
“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鸾笙 。”(元·萨都剌《送友人之金陵》)
“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 。”(明·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
玉儿
“唤起玉儿娇睡觉,半山残月南枝晓 。”(北宋·毛滂《蝶恋花·戊寅秋寒秀亭观梅》)
“秋气著人衣,斗帐玉儿生晕 。”(南宋·石孝友《如梦令》)
玉娥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 。不语含情 。水调何人吹笛声 。”(南唐·冯延巳《采桑子》)
玉娇
“载酒春情,吹箫夜约,犹忆玉娇香脸 。”(南宋·高观国《齐天乐》)
玉姝
“名推颜柳题金塔,饮自燕秦索玉姝 。”(唐·黄滔《成名后呈同年》)
“玉姝眉黛翠连娟,弄翰闲题小碧笺 。”(南宋·陆游《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鸡初鸣时梦与数女仙遇赋二绝句》之一)
玉容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遍请玉容歌白雪,高烧红蜡照朱衣 。”(唐·方干《陪李郎中夜宴》)
玉面
“织成屏风金屈膝,朱唇玉面灯前出”(南朝梁·简文帝《乌栖曲》)
“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 。”(李白《浣纱石上女》)
“玉面珠珰坐锦车,蟠云作髻两分梳 。”(清·徐柯《过平原有见》)
红玉
即红色的玉石 。《西京杂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 。”“赵后”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昭仪”指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 。“色如红玉”是形容其肤色健康而温润 。
“被郎嗔罚琉璃盏,酒入四肢红玉软 。” 。(唐·施肩吾《夜宴曲》)
“凉簟铺斑竹,鸳枕并红玉 。”(五代·和凝《麦秀两岐》)
“腻香红玉茜罗轻,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 。”(后晋·毛熙震《南歌子》)
“鸣禽破梦,云偏目蹙 。起来香腮褪红玉 。”(辛弃疾《东坡引》)
三、以蛾代美女
“螓 首蛾眉,巧笑倩兮 。”“蛾”、“娥”通用,本义指蚕蛾,因其触角又长又细又弯,故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后来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 。又因为古代女子常用“黛” 这种青黑色的颜料来画眉 。
因而“翠娥”、“青蛾”也随之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 。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娇娥”、“翠娥”、“青蛾、“黛蛾”、“双蛾” 等 。
蛾眉
“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 。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南朝梁·高爽《咏镜》)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唐·高适《塞下曲》)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白居易《王昭君》)
“赤脚未安芳斛稳,娥眉早把橘枝来 。”(辛弃疾《添字浣溪沙》)
娇娥
即“娇蛾”、“蛾眉” 。
“幸因今日,得睹娇娥 。眉如初月,目引横波 。”(《敦煌曲子词·云遥集杂曲集子》)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明·唐寅《美人对月》)
“绣户珠帘,时露娇娥半面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我的两个娇儿呀,两枝花,未嫁娇娥,比不上赔钱货 。”(清·蒋士铨《桂林霜·烈殉》)
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 。”(唐·张籍《美人宫棋》)
“翠娥南陌簇簇,蹑影红阴,缓移娇步 。”(柳永《夜半乐》)
“金带系袍回禁署,翠娥持烛侍吟窗 。”(宋·梅尧臣《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
“多少游人看翠娥,船归羞和采莲歌 。”(清·孙枝蔚《采莲歌》)
青蛾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杜牧《重登科》)
“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蛾回舞袖 。”(北宋·晏殊《玉楼春》)
黛蛾
“黛蛾陈二八,珠履列三千 。”(唐·温庭筠《感旧陈情献淮南李仆射》)
双蛾
即女子的双眉,也借指美女 。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李白《春日行》)
“瑶台倾巧笑 。玉杯殒双蛾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二)
“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 。”(白居易《酬刘和州戏赠》)
四、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词代美女
1、用含有“佳”“丽”“娇”“淑”等的词语代美女
“佳”即美好;“娇”既有“柔嫩”意,更有“美好可爱”的内涵;“丽”、“侠”、“冶”、“娇”、 “佼”等都是美好之意;若它们连用或交叉使用,则进一步突出、加重了“美好” 。
美人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战国楚·宋玉《招魂》)
“厚赂珠玉,娱以美人 。”(战国《六韬·文伐》)
“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春风畏花落 。”(唐·顾况《悲歌》)
“吴国若教丞相在,越王空送美人来!”(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
佳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古诗十九首》)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杜甫《佳人》)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踏飞龙 。”(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右壁箇佳人举止轻盈,脸儿说不得的抢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佳丽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长恨歌》)
“杨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 。”(唐·崔国辅《题豫章馆》)
“佳丽新妆罢,含笑折芳丛 。”(梁·鲍泉《咏啬薇》)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难比 。”(柳永《尉迟杯》)
佳侠
即佳丽,美人 。
“佳侠函光,陨朱荣兮 。”(班固《汉书·外戚传》)
丽人
“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丽人行》)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 。”(唐·韦应物《横吹曲辞·长安道》)
娇艾
“艾”是美好的意思,“娇艾”是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
“受千人笑骂,积了些金帛,娶了些娇艾 。”(孔尚任《桃花扇·逃难》)
娇冶
原指艳丽、妖媚,后指美女 。
“绿林此日逢娇冶,红粉如今遇险危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娇姿
“展转自寻思,定要娶娇姿 。”(元·无名氏《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第二折)
“三般儿寄语娇姿 。昏迷着无明无夜,凄凉得半生半死 。团圆是何日何时 。”(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
娇娃
既指美人又指少女 。
“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太夸 。”(唐·刘禹锡《馆娃宫》)
“上客长谣追楚些,娇娃短舞看胡旋,崇桃积李自年年 。”(南宋·李壁《浣溪沙》)
“可怜我这没照觑的娇娃,早唬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 。”(《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第二折)
娇娘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生作唐字 。”(唐·李贺《唐儿歌》)
“收拾草鞋行远路,安排包裹送娇娘” 。(元·高明《琵琶记·寻夫》)
“这娇娘恰便似嫦离月殿,神女出巫峡 。”(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
娇姝
“娘子莫是东邻幼女,北舍娇姝,表情荡漾,游戏於兹 。”(明·朱有炖《风月牡丹仙》第一折)
“这的是艳晶晶霓裳曲里娇姝,袅亭亭翠盘掌上轻躯 。”(清·洪升《长生殿·神诉》)
娇媚
“斗室中,莫畅襟怀;随喜处,易亲娇媚 。”(清·李渔《慎鸾交·订游》)
娇倩
“娇”为娇小可爱,“倩”为美丽 。
“虚蠹春华,为谁容改芳徽,魂飞娇倩 。”(南宋·陈允平《过秦楼》)
“想念西楼娇倩,生死相期,一朝打散如浪萍 。”(清·袁于令《西楼记·之任》)
淑女
指贤良美好的女子 。
“关关睢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睢》)
“若能如执盈,如临深,则皆为端士淑女矣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
“年少书生,工容淑女,双双奇事堪夸 。”(明·无名氏《赠书记·家门始末》)
“如今有个内相人家,养着两位淑女,都有倾城之色 。”(清·李渔《慎鸾交·却媒》)
淑媛
淑,善也 。媛,美女也 。“淑媛”则美善得兼 。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 。”(曹植《与杨德祖书》)
“秀才轩裳令胄,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洁操履,斯实淑媛之贤夫也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
“我也曾向兰房访丽娟,我也曾倩蜂媒求淑媛 。”(明·叶宪祖《鸾鎞记·探婚》)
佚女、逸女
佚,美也 。“逸女”同“佚女”,逸字兼“超绝”意 。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之佚女 。”(《楚辞·离骚》)
“时卷瑶台翠帐,乍动佚女轻衣 。”(南朝梁·沈约《拟风赋》)
“初累弃彼虙妃兮,更思瑶台之逸女” 。(班固《汉书·扬雄传》)
“惟玄媛之逸女,育明曜乎皇庭 。”(魏·杨修《神女赋》)
婵娟
形容姿态曼妙优雅,后用来指美女,又可代指月 。
“婵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 。”(唐·权德舆《玉台体》之二)
“罗绮丛中,偶认旧识婵娟 。”(柳永《玉蝴蝶》)
“青锁畔,绣纬前,少个婵娟,酬不了少年愿 。”(元·马致远《新水令·离别》)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 。”(明·孔尚任《桃花扇·传歌》)
佼人
“佼”也还是“美好”,“佼人”一作“姣人”,亦指美女 。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月出》)
良人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2、用含“妖”的词语代美女
妖,古称一切反常怪异的事物或现象,或指装束、神态不正派 。此处作媚、艳丽之意 。以含“妖”的词语代美女的有妖娆、妖女、妖姬、妖艳、妖冶等 。
妖娆
亦作“妖饶”,形容妩媚多姿,又指娇媚的女子 。
“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妖娆 。”(唐·李商隐《碧瓦》)
“珠箔金钩对彩桥,昔年与于见妖娆 。”(唐·温庭筠《怀珍珠亭》)
“桂山留上客,兰室命妖娆 。”(唐·法宣《和赵郡王观妓应教诗》)
“主翁若也怜幽独,带取妖饶上玉宸 。”(南宋·张孝祥《鹧鸪天》)
妖女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曹植《名都篇》)
“妖女褰帷去,躞蹀初下牀 。”(南朝梁·何逊《嘲刘谘议》)
妖姬
多指妖艳的侍女、婢妾 。
“念我平居时,郁然思妖姬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一)
“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 。”(唐·韩愈《龌龊》)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妖艳
“京洛多妖艳,馀香爱物华 。”(隋·卢思道《美女篇》)
“惑妖艳以丧其命,因醇酎以亡其身 。”(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
妖冶
形容艳丽,也指艳而不正 。
“鼙鼓协吹,竽籁应律,金石合奏,妖冶邀会 。”(汉·张衡《七辩》)
“京室多妖冶,粲粲都人子 。”(晋·陆云《为顾彦先赠妇》之二)
“若夫王孙公子…陈妖冶以娱心,湎醽醁以沉醉 。”(晋·葛洪《抱朴子·崇教》)
3、用含“姝”的词语代美女
“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字林》注:“姝,好貌也 。”以含“姝”的词语代美女的有姝丽、名姝、明姝、姝好、姝子、妍姝等 。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
姝丽
“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 。”(柳永《玉女摇仙佩》)
“鬓惹乌云,裙拖湘水,谁家姝丽 。”(宋·万俟咏《醉蓬莱》)
“抵家,母睹姝丽,惊问为谁 。生以姨女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
名姝
即著名的美女 。
“载在相位多年……名妹异乐资货,不可胜计 。”(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元载传》)
明姝
“乃知汉地多明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李白《于阗采花》)
姝好
“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 。”(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
姝子
“茂陵姝子皆见求,文君欢爱从此毕 。”(李白《白头吟》)
妍姝
“争得一人闻此怨,长门深夜有妍姝 。”(唐·刘得仁《长门怨》)
五、用仙女、人名或植物名代美女
“有 多少天仙玉女 。”古时常用仙女或貌美的女子名泛指美女 。“争如我解语花?”古时常用植物尤其是用花代称美女 。如称美女为“名花”,美女有了婆家或意中人曰 “名花有主” 。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称社交场合中活跃美丽的女子为“交际花”,称学校中最漂亮的姑娘为“校花”,称以美貌作摆设,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女子为 “花瓶”,都是取了“花”的相似点或引申义 。
仙子
原指仙女,后比喻容颜姣好的女子 。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白居易《长恨歌》)
“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 。”(前蜀·韦庄《春陌》)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五代·阎选《临江仙》)
虹女
据南宋曾慥在《类说》中记载:首阳山有晩虹,下饮溪水,化为女子 。明帝召入宫,曰:“我仙女也,暂降人间 。”帝欲逼幸,而有难色,忽有声如雷,复化为虹而去 。后人从此便用“虹女”代称美人 。
“水天虹女忽当门,午光穿漏海霞裙 。”(元·杨维桢《花游曲》)
玉女
此代称来自于萧史弄玉的故事 。《列仙传·卷上·萧史》云:“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玉女”于是成为仙女的代称,再后来又逐渐成为年轻美女的代称 。
“到晚后乘龙车凤辇,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 。”(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
“乐奏箫韶花烛夜,风流玉女才郎 。”(宋·无名氏《临江仙》)
“看双美,郎君俊秀,玉女更宜家 。”(宋·无名氏《满庭芳》)
巫娥
原指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后泛指美女 。
“劝不醒痴迷楚子,直要娶薄幸巫蛾 。”(元曲《风雨像生货郎担》)
“倾城倾国 越 西子 梨梨枣枣,行云行雨 楚 巫娥 暮暮朝朝 。”(元·张可久《折桂令·赠歌者秀英》)
玉真、玉妃
原指仙女或杨贵妃,后泛指美女 。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北宋·晏殊《木兰花》)
“玉真能唱朱帘静,忆上双莲池上听 。”(北宋·晏几道《木兰花》)
“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 。”(南宋·汪元量《越州歌》)
西施
即“西子”,当年越王勾践败于会稽,范蠡娶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使其迷惑而忘政 。越灭吴后,范蠡携西施泛五湖,逃之夭夭 。后来西施就泛指所有美女 。
“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唐·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丽姬、丽娟
前者被庄子誉为“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的美女,后者因“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为汉武帝宠爱,后皆泛指美女 。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先秦·庄周《庄子·齐物论》)
“帝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 。”(东汉·郭宪《汉武洞冥记》)
“封矦志愿何时毕,多用黄金取丽娟 。”(清·孙枝蔚《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四)
谢娥
谢家美女 。亦泛指大户人家的美女 。
“商山驿路几经过,未到仙娥见谢娥 。”(唐·韩琮《题商山店》)
“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 。”(韦庄《叹落花》)
“翡翠屏开绣幄红,谢娥无力晓妆慵 。”(南唐·张泌《浣溪沙》)
碧玉
原为人名,姓刘,《通典·乐典》称,碧玉是晋宗室汝南王司马义的姬妾,出身平常人家,汝南王宠爱过甚 。后以“小家碧玉”称小户人家的美貌少女 。
“西施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唐·万楚《五日观妓》)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歌二》)
“小家碧玉镜慵施,赵娣停灯臂支粟 。”(明·范文若《鸳鸯棒·慕凤》)
娇娆
一作“娇饶”,原为美人名,后代称美女 。
“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屡出董娇娆 。”(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宋玉愁空断,娇娆粉自红 。”(唐·李贺《恼公》)
“一自遇娇娆,相思日夜熬 。”(明·沈鲸《双珠记·助恶除奸》)
“那一队娇娆,十车细软,便是俺的薄薄宦囊 。”(孔尚任《桃花扇·逃难》)
窈娘
“窈娘”本为女子名,为唐武则天时左司郎中乔知之婢女 。窈娘貌美,善歌 。后为武承嗣所夺 。乔知之愤痛成疾,作《绿珠篇》以讽 。窈娘得诗,悲惋自杀 。后借指美女 。古来“窈窕”和“窈窕娘”均指美女 。
“暂沾朝露领朝阳,镜里朱颜似窈娘 。”(清·金农《兔垸之阴有野花色如退红每迎朝阳而开惜未及日昃则飘谢矣因成》)
“曲房有窈窕,空白事眉额 。”(宋·梅尧臣《隐堂》)
“雾鬓云环窈窕娘,绣球打中状元郎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

“娇花巧笑久寂寞,娃馆苎萝空处所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 (北宋·苏轼《海棠》)
海棠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轼嘲笑好友词人张先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 。“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
“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 。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 。”(清·刘廷玑《在园杂志》)
解语花
据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 。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自此,“解语花”成了善解人意的美女的代称 。
“清肌莹骨能香玉,艳质英姿解语花 。”(南宋·赵彦端《鹧鸪天》)
“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语花 。”(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
“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 。”(元·王实甫《西厢记》)
国色天香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形容仪态万方的美丽女子 。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唐·李正封《牡丹诗》)
“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 。你看那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明·汪道昆《洛水悲》)
“值十娘梳洗方毕,纤纤玉手......果是国色天香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虽非国色天香艳,秀目修眉樱口鲜 。”(清·秋瑾《精卫石》弹词)
六、用“夸张”的手法称极品美女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极品美女的杀伤力可见一斑 。古时极言美女俏丽的近于“夸张”修辞格的别称有“花魁”、“尤物”、“上色”、“殊色”、“绝色”、 “国色”、“惊鸿”、“绝代佳人”、“倾国”、“倾城”等 。
花魁
原意为百花的魁首,喻指绝色佳人 。
“这些富豪公子,慕其容貌,都备着厚礼求见,……弄出大的名声来,不叫她美娘,叫她做'花魁娘子”’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小道该死,冒犯花魁,可怜见小道则个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尤物
尤,异也,“突出”的意思 。尤物,是指“容貌艳丽的女子、特别漂亮的女人”或“珍贵的物品” 。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白居易《真娘墓》)
“但是好花皆易落,从来尤物不长生 。”(唐·刘禹锡《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
上色
“上”即上等、上品 。“上色”即美女 。
“舞燕赵之上色,激河淇之名讴 。”(南朝梁·江淹《山中楚辞》)
殊色
“殊”即出众 。“殊色”指特别美丽的女子 。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毅怪观之,乃殊色也” 。(唐·李朝威《柳毅传》)
“珠市者,间有殊色 。”(清·余怀《板桥杂记》序)
绝色
“绝”为极度和独特意,“绝色”亦指极美的女子 。
“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绝色: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洛珍,四名洁华 。”(东晋·王嘉《拾遗记》)
“(王嫱)生得光彩射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
国色
指有绝顶出众的美貌、冠绝一国的女子 。
“骊姬者,国色也 。”(战国齐·公羊高《公羊传·僖公十年》)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惊鸿
原指惊飞的鸿雁,比喻美人体态轻盈,后作美女的代称 。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南宋·陆游《沈园》)
绝代佳人
绝代,当代独一无二;佳人,美人 。即当世无双的美女 。
“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国倾城 。”(宋·辛弃疾《满江红》)
“绝代佳人淑且真 。雪为肌骨月为神 。”(南宋·张孝祥《浣溪沙》)
倾国倾城
“倾国”原意是极言美女之害足以倾覆国家,后多用“倾城倾国”称绝世美女 。
“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 。”(唐·薛昭蕴《浣溪沙》)
“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鸾祥凤来还去 。”(张孝祥《蝶恋花》)
倾国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班固《汉书·外戚传》)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长恨歌》)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李白《清平调》)
倾城: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唐·李商隐《北齐》)
“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 。”(苏轼《菩萨蛮》)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
“三载羁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吴讎 。”(明·梁辰鱼《浣纱记·家门》)
这些借代,使用了与女性相关的事物来描述和称呼美女,使语言更加形象凝练、委婉含蓄,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妖娆妩媚,使读者更加印象深刻、浮想联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