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疫情保供战之下,叮咚买菜还能“亏”多久?

叮咚买菜|疫情保供战之下,叮咚买菜还能“亏”多久?

编辑导语:实际上 , 裁员也好 , 变相降薪也罢 , 最终指向的都是一个问题 , 叮咚买菜缺钱了 。


图/官网

国内疫情反扑 , 各地居民线上采购的需求增多 , 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也不断爆单 , 配送量比先前翻了数倍 。
然而 , 就在几个月前 , 叮咚也因长期经营亏损 , 深陷“裁员风波” 。
叮咚买菜公布财报 , 公告显示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01.21亿人民币元 , 同比上涨77.5%;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67.17亿人民币元 , 同比下降92.08% 。
虽然营业收入大幅上涨 , 但是叮咚买菜在去年依然呈现亏损状态 。
如今疫情保供战中 , 现金流回血 , 叮咚买菜是否迎来新转机?
三年巨亏上百亿
2017年叮咚买菜落地上海 。
早期 , 叮咚买菜规模相对较小 , 仅有十多个前置仓坐落于年轻人集中的社区 。
尽管入局较晚 , 生鲜赛道竞争激烈 , 但是在资本的加持下 , 叮咚买菜后来居上 。
成立第二年 , 叮咚买菜就获得五轮融资 , 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红杉中国、老虎环球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 。
2019年 , 虽然仅入驻6个城市 , 但是获得大力补贴的叮咚买菜却以日均50万的单量成为行业佼佼者 , 全年营收超过50亿元 。
年末 , 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席卷全球 , 叮咚买菜似乎有所预判 。
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 , 叮咚买菜的营业收入赶超每日优鲜 , 二者的差距也愈来愈大 。
其实 , 叮咚买菜并不是“前置仓模式”的首创者 。
正牌应该是每日优鲜 , 从多个角度来看 , 叮咚买菜似乎更像是一个“效仿者” 。
然而 , 突飞猛进的过程中似乎少了刹车的辅助 , 方向有所迷失 , 结果就变成了巨亏 。
2019-2021年前三季度 , 叮咚买菜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6亿元、53.3亿元 , 累计亏损达103亿元 。
亏损逐年增加 , 仅2021年第三季度单季超20亿的亏损 , 就超过2019年的亏损总和 。
军人出身的创办人梁昌霖 , 更擅长下重注、舍命狂奔 。
他坚信 , “不应该离开规模谈盈利” 。
而这一策略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 , 确实无敌 。
但是 , 2021年以来 , 梁昌霖烧钱的法子逐渐行不通了
市场的信任危机已经越来越深 , 投资开始用脚投票 , 选择放弃 。
身陷“裁员风波”
2021年6月风光上市的叮咚买菜 , 一定想不到几个月后 , 自己会因“裁员风波”再次引发舆论的关注 。
然而 , 此举也未能平息叮咚买菜的危机 。
自2022年1月13日以来 , 该公司股价连续六个交易日大跌 , 1月21日报收4.95美元 , 暴跌14.51% , 短短几日总市值缩水近六成共蒸发15亿美元 , 仅剩11.68亿美元 。
如果与叮咚买菜上市时23.5美元的发行价相比 , 在短短7个月时间内 , 跌掉了78.9% , 总市值共蒸发43.78亿美元 。
叮咚买菜究竟是怎么走向这一步的呢?
其实 , 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 , 一个没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 , 很难存活下去 。
为了自救 , 叮咚买菜不得不想方设法节省成本 。
据报道 , 与巅峰时期相比 , 叮咚买菜的员工数一下子少了上万人 , 核心部门最高裁员可达50% 。
我们了解到 , 光裁掉两成的一线员工 , 一个月就能给叮咚买菜省下两百万 。
如果不裁员自救 , 以过去叮咚买菜的烧钱速度来看 , 现有的现金及等价物支撑不了多久 , 并且还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