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财报背后有哪些自主可控的大逻辑?

科技领域的自主可控之路 , 是一条崎岖的攻坚之路 。 每往前走一步 , 都是国家和企业数以百亿计的投入 。 这是历史的必然 , 也是时代的脉搏 。
4月30日 , 中国长城披露2021年年报显示 ,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7.9亿元 , 同比增长23.15% 。 从业务结构来看 ,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收入为119.53亿元 , 营收占比为71.5% , 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 。
中国长城,财报背后有哪些自主可控的大逻辑?
文章图片
中国第一台高级中文微型计算机长城0520-CH
道阻且长 , 从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微型电脑长城0520CH开始 , 中国长城就开启了自主可控的披荆斩棘之路 , 这背后 , 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大逻辑 。
信创产业走向扩展与纵深双维度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 , “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 “十四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以下简称“信创”)作为数字“新基建”的核心组成部分 , 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 , 信创包含了从IT底层的基础软硬件到上层应用软件的全产业链体系 , 其中的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是重要的产业链环节 。 可以说 , 没有自主可控 , 就没有信创产业 , 更没有国家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基础 。
从“863”到“核高基” , 科技先驱已经筚路蓝缕从0到1 , 中国自主可控从实验室可用、勉强能用不好用、能用好用的几个阶段走出 , 正在步入产业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
中国长城,财报背后有哪些自主可控的大逻辑?
文章图片
信创产业经过前期政策驱动引导 , 逐渐走向需求导向的市场化阶段 , 信创核心品类呈现出横向拓宽、纵向下沉发展的趋势 。
一方面 , 作为对独立性和数据安全要求最高的细分市场 , 党政信创开启最早 , 部委、省、市层面基础软硬件和整机、应用推进顺利 。 中信证券研究部测算 , 党政信创市场空间将达924亿元 , 其中PC预计可达616亿元、服务器(含软硬件)可达308亿元 。
另一方面 , 在国家“2+8”自主创新框架下 , 信创产业开始从党政向八大重点行业拓展延伸 。 “十四五”数字化趋势叠加“支持金融行业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可控”的政策密集出台 , 让金融信创迎来规模化应用阶段 。 有数据显示 , 自2020年试点启动以来 , 我国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保持着25.2%的复合增速 , 预计2025年银行信创市场规模将达到1181.2亿元 。 从发展趋势来看 , 金融信创的推进范围开始由大型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向中小型金融机构渗透 。
中国长城公布的最新年报可以窥见这一趋势的端倪 。 中国长城2021年年报显示 , 其报告期内央企和行业市场订单同比增长42% , 党政市场综合市占率近1/3 , 央企试点销售覆盖率为超过50%;主导编制金融信创终端行业网信标准 , 金融信创终端产品试点入围银行达52家 , 智能网点全栈网信解决方案领跑全行业 。
以技术创新为基石的攻坚之路

公元前215年长城开始修建 , 无疑 , 长城在冷兵器时代是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线 。 如今 , 在地缘政治日益复杂 , 科技较量明争暗斗的当下 , 自主可控成为了数字世界里构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新的长城 。
在中国长城 , 有个对外界来说颇为神秘的“BC215实验室” , 它的命名就借了长城建造起始年份 。 这是中国长城研究院下的两个重点实验室之一 , 另一个名为“2086实验室” , 缘于长城品牌诞生的1986年 。 公开资料显示 , 这两个实验室都是“围绕快速做强做大计算终端产品核心研发能力的重点目标” , 分别面向现在打造“安全、先进、绿色计算终端产品”和面向未来开展“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研究” 。 从这两个实验室的命名可以看出 , 中国长城一方面是要筑就科技领域的安全防线 , 另一方面是希望成为“百年老店” , 打造核心计算底座 , 构建以“芯-端”为核心的自主计算硬件产品链是实现的重要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