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魏延造反 , 其实只是与杨仪不合而已 , 他过于自负的性格和极不冷静的行为 , 给了杨仪口实 , 被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 , 无奈之下逃亡 , 之后被杀 。魏延实际上并没有违抗诸葛亮的遗命 , 诸葛亮说若魏延不肯撤退就由他而去 , 但杨仪和费祎隐瞒了诸葛亮遗命的部分内容 。
文章插图
魏延不是诸葛亮逼反的 , 而是死在了杨仪的手中 , 这事我早就想说道说道了 。
魏延深得刘备和诸葛亮信任看《三国演义》的人 , 往往把魏延当成一个坏人 , 认为此人脑后有反骨 , 刚投降刘备的时候就让诸葛亮看了出来 , 要杀他 , 被刘备拦了下来 。
诸葛亮死后 , 魏延想造反 , 结果诸葛亮留下锦囊妙计 , 让马岱从背后斩杀了魏延 。其实 , 历史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
魏延本是刘表的部下 , 在长沙郡做一个低级军官 。刘表死后 , 曹操率大军南下 , 刘表的儿子刘琮率众投降 , 将整个荆州献给了曹操 。不过当时大战在即 , 曹操并没有对荆州的各郡太守进行调整 , 所以长沙郡的太守仍旧是韩玄 , 魏延就是在他手下做官 。
赤壁之战中 , 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 刘备趁机占领了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 其中在派关羽攻打长沙时 , 魏延因对长沙太守韩玄不满而率部下投降 , 从此忠心耿耿的辅佐刘备 , 刘备对魏延也十分欣赏和信任 。
建安二十四年 , 刘备称汉中王 , 将治所定在了成都 , 所以刘备作为汉中王 , 应该到成都去处理全盘的军政事务 , 汉中王王府也自然要移到成都去 , 那么就要留下一员大将镇守汉中 。
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 , 非常重要 , 一旦汉中失守 , 益州就很危险了 , 所以这个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
就当时刘备集团的人才来说 , 会打仗又深受信任的 , 首推关羽 , 但此时关羽镇守荆州 , 责任更加重大 。再往下数 , 当然就是张飞了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 , 张飞自己也如此认为 。
但最终刘备的决定却出人意料 , 将这个重要位置给了尚名不见经传的魏延 。魏延在当时不过是一个“牙门将军”而已 , 出身也不如何高贵 。
但在跟随刘备的十多年里 , 魏延已经立下了很多功劳 , 更重要的是刘备看出了魏延是个人才 , 有大将风度 , 可以坐镇一方 。
小说看多了的人 , 总是觉得刘备无能 , 其实刘备是很有才能的 , 眼光也很独到 , 魏延是一个例子 , 失街亭的马谡也是一个例子 。
刘备给魏延的职务是“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 地位甚至在一直跟随他的赵云之上 。对此 , 全军上下都十分惊讶 。刘备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 , 便当众问魏延 , 如果曹魏大军来攻怎么办?魏延是怎么回答的呢?魏延的回答非常有气势 。
魏延说 , “倘若曹操率领全国的军队来打 , 我就替大王抵挡 。倘若曹操只派其他人来 , 带十万兵来打 , 我就替大王把这十万兵消灭掉 。”
你看 , 在魏延的心目中 , 只有曹操才是他的对手 , 曹操来打他就以防守为主 。而曹操手下的其他将领 , 他都不放在眼里 , 只要不是曹操亲自来 , 那么即使有十万大军 , 他也能将其消灭 。刘备听了之后 , 当然十分高兴 , 放心地回成都去了 。
刘备死后 , 诸葛亮对魏延也是十分信任和器重的 。
建兴五年 , 诸葛亮向刘禅上书《出师表》 , 然后率十万大军进驻汉中 , 准备第一次北伐 。这次北伐 , 诸葛亮准备了五年时间 , 志在光复汉室 , 他特地用魏延为“督前部” , 兼“丞相司马” 。
督前部 , 就是以魏延为前部先锋 , 丞相司马这个官职 , 就要好好说一说了 。在此之前 , 蜀国是没有这个职务的 , 这是诸葛亮特地为魏延所设的 。
诸葛亮率军出征 , 实际上是以蜀国丞相的身份为统帅 , 司马大约是参谋的意思 , 所以丞相司马这个职务 , 就是任命魏延为总参谋长 , 这几乎相当于军中二把手的位置了 , 可见诸葛亮对魏延的器重 。
魏延与曹魏的主力在雍州相遇 , 曹魏一方的主将是郭淮 , 也是三国名将 , 但却被魏延打得落花流水 , 溃不成军 。诸葛亮非常高兴 , 当即保荐魏延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 , 并将他从都亭侯直接封为南郑侯 。南郑侯氏县侯 , 是王爵之下最高的爵位了 , 当时诸葛亮也不过是武乡侯而已 。而前军师是丞相府的属官 , 可见诸葛亮对魏延是很信任的 。
此后 , 诸葛亮每次北伐出征 , 都要带上魏延 , 予以重用 , 而当时蜀军之中 , 最会打仗的也就属魏延了 , 吴懿是魏延的部下 , 王双的地位低于魏延 , 姜维那时还没投降 , 也还年轻 。
子午谷奇谋每次诸葛亮出征 , 魏延都会提一个建议 , 由他率五千精兵 , 出子午谷 , 直袭长安 , 长安守将夏侯楙无能 , 必能一举而下 。而诸葛亮则率大军 , 兵出斜谷 , 两军在潼关会合 , 直取洛阳 。这一计策被称为“子午谷奇谋” 。
如果魏延的计划成功 , 那么这就是不次于汉初韩信的不世之功 , 但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冒险 , 并没有采纳 , 而是采取更为稳健的办法 , 步步为营 。
当然 , 受国力的限制 , 他最终并没有实现光复汉室的目标 。那么 , 诸葛亮应不应该接受魏延的建议呢?
【诸葛亮为什么料定魏延会反 魏延谋反是不是诸葛亮害的】通过研究三国时的地理形势 , 我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一定的可行性 , 也就是说有可能成功 。但是 , 诸葛亮拒绝也并非没有道理 , 如果换做是我坐在蜀国丞相的位置上 , 也可能选择拒绝 。
蜀国有十万大军 , 魏延只要求给他五千 , 这看起来似乎不多 , 但这五千人马必须是精兵 , 不能是老弱幼残 , 而且五千精兵之外 , 至少还要有五千人最为军需补给只用 , 合计就是一万人马 , 占了蜀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 。
而蜀国在三国之中 , 是实力最弱的一方 , 地方只有一个益州 , 无论是兵力、财力、人力都要弱魏一大截 , 所以诸葛亮手中的本钱 , 和曹魏相比 , 是不成比例的 。
换句话说 , 因为本钱太少 , 所以诸葛亮冒不起这个险 。正如赌本雄厚的赌徒 , 可以千金一掷 , 输了面不改色 , 而本钱很少的赌徒 , 必须小心翼翼 , 看准了才敢出手一次 。
长安不是一座小城 , 而是一座高墙厚垒的大城 , 东汉末年还能做过京都 , 魏延以五千人去攻打这样一个大城 , 并没有十分的把握 。守将夏侯楙是不是一个纨绔 , 这不好说 , 就算他无能 , 可谁又能保证他的手下之中 , 没有一个有见识的谋士呢?
退一步说 , 假如魏延真的打下了长安 , 也难以抵抗曹魏从洛阳方向源源不断派来的援军 , 孤城不守 , 这五千精兵最终仍旧有极大地可能全军覆没 。而这是诸葛亮最无法接受的结果 , 对他来说 , 人才是最重要的 , 毕竟蜀国的人口就那么多 。
因此 , 诸葛亮没有接受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 这当然导致了魏延的不满 , 他甚至私下里指责诸葛亮过于胆怯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两人不和 , 更不能证明诸葛亮因此对魏延怀了报复之心 , 说魏延因此存了背叛之心 。
魏延之死的根本原因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 , 解决了粮食运输的问题 , 他下定决心跟老对手司马懿打一场持久战 , 但他的身体却不支持他这么做 , 公元234年 ,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 。
诸葛亮死之前 , 和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商议退军的事宜 , 在他看来 , 自己一死必然军心震动 , 而军中又没有能够与司马懿对抗的大将 ,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 , 决定撤军 。
他们商议的结果 , 或者说是诸葛亮的安排是 , 让杨仪和费祎率领大军撤退 , 让担任前锋统领的魏延断后 , 姜维次之 , 整个大军分三拨退回汉中 。
这本是极为妥当的安排 , 但诸葛亮深知魏延的为人 , 也知道魏延心高气傲并不认为他自己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
所以又特别嘱咐说 , “如果魏延不遵从命令 , 你们就带领大军自己退回去 。”我想 , 诸葛亮安排“姜维次之”也是这个意思 。
从诸葛亮的临终安排来看 , 他并没有任何针对魏延的意思 , 更没有设计诛杀魏延 , 反而特意嘱咐 , 即便魏延不听军令 , 也不要难为他 。但他一死 , 所有的一切就都变了味 。
当时诸葛亮的身边主要是杨仪和费祎 , 杨仪是丞相长史 , 相当于秘书长;费祎是丞相司马 , 相当于参谋长 , 两人是诸葛亮的左右手 。这两人就计划先不发丧 , 等把大军撤回汉中 , 再宣布诸葛亮去世的消息 。
商定之后 , 就由费祎去将情况告诉魏延 。为什么是费祎去呢?因为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不好 , 甚至可以说是互为仇家 。杨仪生性骄傲 , 看不起同僚 , 而魏延则是出了名的脾气不好 , 也是看不起其他将领 。
巧的是 , 两人还互相看不起 , 于是经常吵架 , 有一次气得魏延拔出刀来想杀了杨仪 , 杨仪被吓得哭了出来 。
诸葛亮本就为蜀中人才凋零犯愁 , 而两人都是人才中的人才 , 所以经常为他们调解矛盾 。
虽然杨仪和魏延闹得很凶 , 但诸葛亮只要还活着一天 , 就足够压服得住 , 可这毕竟是个隐患啊 。
对此 , 就连东吴的孙权都看得清清楚楚 , 孙权曾对蜀国的使者说过 , “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 , 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 , 然既已任之 , 势不得轻 。若一朝无诸葛亮 , 必为祸乱矣 。”
费祎来到魏延的军营中 , 告诉了他诸葛亮去世的消息 , 然后传达了诸葛亮的遗令 , 大军撤回汉中 , 并让魏延断后 。对此 , 魏延很不认同 , 他说 , “丞相去世了 , 不是还有我吗?
国家的大计方针 , 不可能因某一人的死亡而变更 。”魏延提出 , 丞相的棺柩 , 可以派人送回汉中或成都 , 军队应该留驻在五丈原 , 屯田、作战 , 继续与司马懿周旋 , 而魏延也坚信自己有能力打败司马懿 。
对于断后的任务 , 魏延更不认同 , 他对费祎说 , “我魏延是什么人 , 怎么能替杨仪这种人断后?”
随后魏延把自己的作战计划 , 与分布军队的方案 , 说给费祎听 , 叫费祎回丞相行营 , 以丞相司马的身份 , 发布命令 。
费祎答应了魏延 , 回去后却没有执行 , 而是仍旧和杨仪一起率大军撤回汉中 , 并下命令让魏延断后 。
魏延接到命令之后 , 不想服从 , 于是日夜兼程 , 赶在杨仪大军前面 , 烧绝阁道 , 意图阻止大军撤退 。只有负责断后的姜维尽忠职守 , 击退了司马懿的追兵 。
杨仪和魏延都上表刘禅 , 说对方谋反 , 刘禅不知真相如何 , 就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 , 结果二人都相信杨仪 , 怀疑魏延 。
魏延与杨仪统帅的军队在南谷口相互对峙 , 但蜀国的士兵奉诸葛亮为神 , 知道魏延违反了诸葛亮的遗命 , 纷纷逃散 。魏延无奈 , 只好和儿子一起逃亡 。
走到汉中 , 被马岱抓住杀了 。刘禅依照杨仪与费祎的请求 , 把魏延定成谋反大逆之罪 , 杀了魏延的三族 , 包括妻子和儿女 。
杨仪得到魏延的头颅后 , 用脚践踏 , 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由此也可见杨仪的小人行径 。
综上 , 所谓的魏延造反 , 其实只是与杨仪不合而已 , 他过于自负的性格和极不冷静的行为 , 给了杨仪口实 , 被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 , 无奈之下逃亡 , 之后被杀 。
魏延实际上并没有违抗诸葛亮的遗命 , 诸葛亮说若魏延不肯撤退就由他而去 , 但杨仪和费祎隐瞒了诸葛亮遗命的部分内容 , 逼着魏延断后 , 这才导致了魏延“造反” , 其初衷只是想继续和司马懿打仗而已 。
杨仪陷害魏延 , 是因为两人不和 , 而费祎之所以同意杨仪的做法 , 是因为两人都觉得自己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 却又担心魏延战胜司马懿 , 立下大功 , 进而继承诸葛亮的统帅大权 , 所以极力主张撤军 。姜维当时地位还低 , 人微言轻 , 起不了多大作用 。
所以说 , 魏延之死是很冤枉的 , 诸葛亮信任他 , 甚至没有逼迫他退兵 , 但中间有杨仪这个小人搅和陷害 , 最终使得魏延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 , 诛杀三族 。如果魏延果真要谋反 , 作为前锋统领的他 , 不是应该直接带着军队投降司马懿吗?
- 仙人掌长刺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仙人掌会长刺的资料
- 菠萝怎么泡盐水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菠萝为什么要泡盐水
- 为什么沙漠里会有绿洲沙漠里的绿洲的寓意
- 胸为什么会下垂呀 胸为什么会下垂散开
- 吕蒙为什么执意杀关羽 为什么吕蒙一定要杀关羽
- 鼠排第一的传说故事 十二生肖为什么老鼠排第一
- 历史上吕雉最后的下场是诛全族吗 为什么吕后死后那么惨
- 演示机型:Iphone 13 qq为什么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人访问
- 演示机型:Iphone 13 抖音视频久了为什么会模糊
- 演示机型:Iphone 13 微信为什么老提醒上传身份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