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后世并称为什么 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他们被后世并称为什么 孔子和孟子的关系】徒孙 。老子与孔子是一个时代的,而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和孟子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这是第一层;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开创者和继承者的关系,这是第二层;孔子和孟子是大圣与次圣的关系,这是第三层 。孟子只是发扬和继承了儒家学说,被尊称为亚圣 。与孔子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 。

他们被后世并称为什么 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文章插图
我们常把孔孟相提并论,但孔子与孟子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性善论,将孔子学说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 。孔子的嫡孙叫孔伋(字子思,就是《中庸》的作者) 。孟子是孔伋门人的学生,从年龄上说孔伋去世30余年孟子才出生 。
有的说孟子是孔伋的学生也不对,两人根本不是同时代人,但仍不妨碍孟子成为孔伋的门生,且孟子的著作《孟子》与孔伋的《中庸》与《大学》、《论语》并列成为四经 。
孟子提出了仁政和民贵君轻,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孔子仅主张"仁者爱人",还未有上升到"仁政"的高度,孟子使儒学在政治上也有了清晰的主张,不再单纯的只是思想领域内的学朮团体 。
而且将儒家学派及其弟子作为一个政治集团而存在 。后来的读书人为了在政治上光宗耀祖,都要学习儒家经典 。其实,孟子在其身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地位都不显,直至宋代才被尊为"亚圣" 。
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在当时其所处的战国时代,弱肉强食,大国兼并小国,统治者根本就不会想着为百姓造福 。故孟子的思想在当时不被采纳 。
直到后世,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民本思想的作用,才有了唐太宗的"载舟覆舟论",但到了朱元璋时,朱皇帝对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深恶痛绝,禁止传播孟子主张 。
虽由于耿直大臣冒死劝谏,朱皇帝才略有收敛 。但对孟子的思想进行了大幅"瘦身",稍与朱皇帝思想有悖逆的,都被删掉 。
孔孟两位圣人相差179岁,孟子在《孟子》一书中说,"予未得孔子徒也,予私塾诸人也 。"意为:我没有能够成为孔子的弟子,我是私下向众人学习儒学的 。
孔孟的义利观有共性,也有个性 。孔子义利观倾向于统一性,孟子义利观倾向于对立性 。孔子说义与利高度统一,义做到了,做好了,利就一定会跟进 。若义做好了,大德必得其位、大德必得其禄、大德必得其寿 。这是由于孔子处在春秋时代,礼坏乐崩未很严重 。
而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天下大乱,世风日下,义与利有了尖锐的冲突 。人们往往需在义与利之间做出抉择 。孟子认为这时应毫不犹豫地选择"义",若见利忘义,就会沦落我们的人性,导致社会大乱 。这两个观念,对今天的中国社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