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房兵曹胡马古诗诗意讲解 房兵曹胡马翻译及赏析

此四十字中,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痛快 。诗的上半部分描写马之状,下半部分赞扬马之才,最后却是结归到房兵曹其人身上,也就是说房兵曹也像他的马一样,英武有力,非同一般 。

杜甫房兵曹胡马古诗诗意讲解 房兵曹胡马翻译及赏析

文章插图
细读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房兵曹,其人不详 。兵曹,也是官名,唐代在各卫府州都有兵曹参军事之官,前面提到有法曹之官,则兵曹之官与之类似,都是各地政府中一个部门中的官员 。
此诗创作,据前人考察,应当是在唐开元二十八、九年间,距前几首的时间不远 。
此诗的第一二句:
胡马大宛名,锋稜瘦骨成 。
胡马,就是西域的马,《史记》中曾记载:天子得乌孙马,号曰天马 。后来又得到了大宛的汗血马,比乌孙马还强壮,于是称乌孙马为西极马,大宛马称为天马 。
这一类的马,都属于胡马,比内地的马要强壮善跑 。这里具体地说出“胡马大宛名”,可知就是西域最好的汗血马,据《史记》的记载,就是出于大宛的胡马 。
乌孙位置所在,如下图所示 。
乌孙,是汉代西域的国家,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人在今甘肃敦煌、祁连山之间游牧,北与匈奴为邻 。乌孙人以游牧畜牧业为主,养马业特别繁盛 。
大宛,古代中亚国,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
根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宛国见过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十分惊人,能日行千里,会从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液 。故称汗血宝马 。
汗血马虽然速度快,但体形纤细,在古代大将骑马作战更愿选择粗壮的马匹,这是汗血马在古代中国消失的原因 。
杜甫说的“胡马大宛名”,应当就是《史记》所说的这种马 。对这种马,杜甫形容为:“锋稜瘦骨成” 。前人注释说:马以神气清劲为佳,不在多肉,故云锋稜瘦骨成” 。可知这一句是说此马瘦而骨锋显露 。
第三四句: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这是继续描写胡马的形象 。一是说双耳,一是说四蹄 。双耳峻峭,如批开的竹子,表示坚挺有力的样子 。四蹄快捷有力,奔腾起来如风一样轻 。
古人认为马耳要小而锐,如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说:“马耳欲小而锐,状如斩竹筒 。”所谓的“批竹”,就是《马经》所说的“削筒” 。
批就是削,指把竹子批削开 。古人曾记载,唐太宗的十骥(十匹骏马),其耳根都是尖锐的 。对照上面的汗血马的照片,就可看出它的耳朵小,上竖而尖 。
马跑得快,一是如风,二是蹄轻 。如《拾遗记》中说:“曹洪乘白马,耳中生风,足不践地 。”马蹄的轻快,就是马足如腾空,而不践地 。这是从马蹄跑动时的动作,看出马跑起来非常轻快,有腾风的感觉 。
第五六句: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
所向,是说马所跑去的地方 。无空阔,是说马跑起来能越过沟涧,奔上山坡 。不论什么样的险阻,都挡不住马的奔腾向前 。
托死生,是说骑着这样的马,可以把主人的生死托付出马,使主人摆脱危险,救出主人的性命 。
此类情况,在古人的记载中,也是多见的 。如《东观汉记》中记载,东汉大将吴汉伐蜀的时候,战败落水,靠抓住马尾得以逃出 。
又如《江表传》记载,孙权征合肥的时候,乘骏马冲上一座桥,不料桥已被拆毁,桥中间有一丈多长没有了木板,此时也不容后退,于是孙权策马一跃,跳过了没有木板的地方,没有落入水中 。
《蜀志》也记载,刘备的马的卢,能一跃三丈,跳过檀溪,让刘表的部队没有追上 。《晋书》也记载,大将刘牢之的马曾跃过五丈宽的山涧,摆脱了慕容垂的追击 。这都是人骑其马,可以托死生的例子 。
这两句是说这种良马具有很强的跳跃力,在危险之时能帮主人摆脱生死困境 。
【杜甫房兵曹胡马古诗诗意讲解 房兵曹胡马翻译及赏析】第七八句: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
骁腾,是说此马骁勇而能飞腾 。横行万里,是说此马奔跑能力极强,一般所说的千里马也比它差得远 。据《庄子》所说,周穆王曾驾八马之乘,一日行万里 。
五六两句是说马可以让主人托死生,七八两句是说马能让主人横行万里 。都是形容马的能力极强,非一般马可比 。
对于此诗,前人曾评价说:
此四十字中,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痛快 。
又说,诗的上半部分描写马之状,下半部分赞扬马之才,最后却是结归到房兵曹其人身上,也就是说房兵曹也像他的马一样,英武有力,非同一般 。
前人还赞扬此诗:前半几句是说胡马的骨相之异,后半几句是说马的骁腾无比,而诗的词语也是极为矫健豪纵,有飞行万里之势,让人读了,马之形象与能力,就像全在目中一样 。
这样的写法,远远超过只会描写马的形象的写法,所以可称为一首颂马的名诗 。
总起来看,杜甫此诗把超绝的胡马写得极为生动有力,栩栩如生,又在暗中赞扬了马的主人房兵曹其人,起到了意在言外,画龙点睛的绝妙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