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腾讯的传奇(四十)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

创业|腾讯的传奇(四十)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


腾讯的传奇(四十)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
在新战略提出之后 , 首先面临挑战的便是现有的组织结构 。在2001年的第一次架构调整中 , 公司的业务部门被切分为研发线(R线)和市场线(M线) , 但是随着产品类型的增加 , 这种模式已经变得不适应了 , 前线的项目越来越多 , 后方的研发挤成一团 。 刘炽平回忆说:“我那时粗算了一下 , 全公司比较重要的产品线就超过了60个 , 每家都对技术有适时性的需求 , 递交到R线之后 , 几乎无法安排 , 这已经影响到了正常运转 。 ”在QQ秀项目中 , R线与M线已被打通 , 实行了产品经理制 , 而之后的新闻门户、搜索以及网游 , 无一不是研发、内容与运营的重新人力组合 。
因此 , 腾讯在2005年10月24日下发“深腾人字38号”文件 , 宣布进行第二次架构调整 。 公司的组织架构被划分为8个序列 , 分别由5个业务部门和3个服务支持部门组成 。
B0:企业发展系统 , 下属国际业务部、电子商务部、战略发展部、投资并购部 , 负责战略、投资并购及相关业务 , 由首席战略投资官刘规平兼管 。
B1:无线业务系统 , 下属无线产品部、移动通信部、电信事业部和各地办事机构 , 负责与电信运营商相关的业务 , 负责人为刘成敏 。
B2:互联网业务系统 , 下属互联网研发部、社区产品部和新成立的负责QQ及相关业务 , 负责人为吴宵光 。
B3:互动娱乐业务系统 , 下属互娱研发部、互娱运营部、渠道营销部 , 负责网络游戏业务 , 负责人为任宇昕 。
B4:网络媒体业务系统 , 下属网站部、广告销售部、搜索产品中心 , 负责门户网站业务 , 由首席信息官许晨晔兼管 。
O线:运营支持系统 , 下属运营支持部、系统架构部、安全中心、管理工程部、研发管理部和客服部 , 负责服务器、数据库及安全业务 , 负责人为李海翔 。
R线:平台研发系统 , 下属即时通信产品部、深圳研发中心、广州研发中心 , 负责技术研发 , 由首席技术官张志东兼管 。
S线:职能系统 , 下属行政、人事、财务、法律、投资者关系、内审、公关及董事会办公室 , 由首席行政官陈一丹兼管 。
刘成敏、吴宵光、任宇昕和李海翔等人被提拔为执行副总裁 。
此次调整意味着事业部制度的形成 。 各事业部以产品为单位 , 专案开发 , 分工运营 , 从此 , 腾讯“一分为多”“兄弟爬山 , 各自努力” 。 从业务份额的构成来看 , B1和B2为最主要的收入部门 , 几乎占到全公司总收入的八成以上 。 B4的新闻门户业务在此时尚不起眼 , 但因战略上的意义而受重视 。 比较特殊的是B3系统 。
在2005年10月前后 , 腾讯的棋牌游戏用户已经超过联众 , 但是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爆发点 。 在决策层看来 , 网游的前景值得期待 , 因此将之独立成军 , 原本属于次级单位的互动娱乐事业部被整体提拔 , 日后证明 , 这是一个成功的战略安排 。
在五大业务系统之外 , 马化腾认为 , 电子商务和搜索也是腾讯必须涉足的领域 , 因此在2005年中期便悄悄组建团队 , 将之分别隶属于B0和B4系统 , 期待成熟之后 , 再行分离 。
在这个架构中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安排:腾讯所有的业务基础都来自于流量 , 然而 , 在组织架构中并没有一个类似于“总参谋部”这样的机构来进行流量的统筹配置 。 这一职权其实被掌握在了“总办”手上 。 也就是说 , 腾讯的组织架构颇类似于“大权独揽 , 小权分散”的模式 , 各事业群的负责人在业务拓展上被授予了最大的权限 , 但其命脉始终由最高决策层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