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TOPS算力实现NOA行泊一体落地,易航智能是如何做到的?( 二 )


同时 , 在技术层面 , 想要真的实现自动驾驶普及就离不开高质量数据的大规模积累 , 以及在数据滋养下深度学习算法的迭代升级 。 陈禹行表示 , 谁掌握了数据 , 谁就拥有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 而NOA行泊一体功能已经具备大规模推广基础 , 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人机共驾数据 , 这是自动驾驶数据积累的新起点 。
在陈禹行看来 , 一款优秀的NOA行泊一体方案应该具有三个特征:
首先是通过全栈自研的能力重构自动驾驶域控架构 。 NOA功能的实现更加复杂 , 不再是传统辅助驾驶中简单的汽车电子模块的叠加、优化 , 而是整个自动驾驶域的重构 , 一定要用自动驾驶的思路来开发这套系统 。 因此需要视觉感知、规划控制、软硬件开发等全栈自研能力才能加速实现量产 。 “目前自动驾驶系统软硬件高度耦合、感知和规控高度耦合 , 量产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因 , 而要各环节通力配合解决 。 因此 , 只有把整个技术链条都趟一遍 , 才能具备系统工程能力 , 这是量产的前提 , 也是创造更好驾乘体验的必要条件 , 所以易航坚持构建全栈自研的能力” , 陈禹行说 。
第二点就是数据积累 。 NOA不像传统辅助驾驶那样会和驾驶者的感知、控制、规划完全分开 , 在人机共驾模式下 , 将有机会积累大量优质数据 , 所以在场景里要有数据收集和回传能力 , 以实现方案持续迭代优化 。
第三点则是需要NOA拥有足够的商业竞争力 。 一款优秀的产品不是用来炫技的 , 而是要以合理的成本提供给车企实现大规模生产 , 为更广泛的用户创造价值 。 技术最终要解决终端用户的需求 , 现在终端用户和车企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是有成本预期的 , 所以要在成本可控下实现功能 , 这样才能让自动驾驶系统更快普及 。
为此 , 易航智能采用了更具性价比的方式为车企提供解决方案 。
陈禹行表示 , 自动驾驶的量产需要在算力、功能、功耗之间找到平衡 , 让更多的设备轻松使用AI模型 。 在NOA方案的研发过程中 , 易航智能使用包括“算法剪枝”、“知识蒸馏”和“共享Backbone”等一系列技术 , 用16TOPS算力实现了某些车型需要上百TOPS算力才能运行的NOA行泊一体功能 。
16 TOPS算力实现NOA行泊一体落地,易航智能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易航智能以自研的scalpel模型压缩方法论进行算法剪枝 , 充分激发算子在TDA4(TI推出的新一代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芯片)平台的表现 , 极大提升模型的运转效率 。
在算法剪枝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蒸馏 。 易航智能自研了一套完整、领先的自动驾驶算法模型(大模型) , 通过知识蒸馏的手段 , 让NOA方案的模型直接高精度大模型学习 , 充分继承大模型的优秀基因 , 提升小模型的精度 。
共享Backbone则打通了小模型平台和高精度多任务训练之间的隔阂 , 实现了障碍物检测、图像分割、交通标志检测等共享Backbone , 极大降低了算力消耗 。
除此之外 , 易航智能用多种技术的组合、以精巧的模型实现了高精度 , 从而能在高性价比的平台上实现非常全面的功能 。
基于TITDA4平台研发 , 相较市面已推出的NOA行泊一体量产方案 , 易航智能的解决方案可降低成本50%以上 , 可覆盖15万元以内的车型 。 并且 , 易航智能可以根据需求提供单/双TDA4等多种配置方案 , 其中单TDA4方案可以取代L2级ADAS功能 , 在成本持平的前提下实现更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 。
功能方面 , 易航智能NOA行泊一体方案拥有16项行车功能 , 可实现自动超车、自动路网切换等目前比较领先的NOA功能 , 并拥有10项泊车功能 , 其中1000米记忆泊车和融合泊车技术业内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