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娃误会爸爸去世原因,24年不吃种子,医生:应坦然谈论死亡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则视频,说一个男孩6岁时爸爸因肝脏肿瘤去世,妈妈告诉他,是因为爸爸吃了一个坏的种子,导致种子在体内越长越大,最后使得肠子坏死去世 。
于是在孩子小小的脑子里就对种子产生了阴影,以至于今年30岁了也不吃任何种子 。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主任医生在评论这件事时告诉我们说,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对死亡信息的了解,我们应该更坦然从容地面对死亡,正确地谈论死亡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不要忽略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看到这个男孩的故事,有的人在下面评论说他笨,这么浅显的道理到30岁还不明白 。
事实上并不是男孩笨,而是他的母亲忽略了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能刻在骨子里的,孩子下意识地把“父亲的消失”跟“吃种子”这件事关联起来,自然会对“吃种子”这件事产生莫名的恐怕,哪怕已经长大了,这种“恐惧”已经深入骨髓,形成了“肌肉记忆”,一想到“吃种子”就会让他感受到“死亡”的阴影 。
文章插图
日本有个叫山口茜的作家跟奶奶感情很好,她五岁的时候奶奶因为癌症住院,年幼的她只知道奶奶生病了,但是会很快好起来,因为每个人都告诉她说:“奶奶很快就好起来了 。”
直到奶奶去世,都没有人告诉她这是她见奶奶的最后一面 。
直到几个月后经不起她的一直追问,妈妈才告诉她死亡的真相,可是直到后来长大后好久,再提起“死亡”和“去世”这些字眼时,她依然能清晰地记起自己小时候的愤怒和绝望,以至于无法面对,情绪崩溃 。
我们以为我们隐瞒死亡的真相是为孩子好,可是却不知道恰恰是没有及时进行死亡教育,让孩子产生认知偏差,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无法正确面对生老病死 。
文章插图
引导孩子面对死亡的态度:不规避、不夸大、不欺骗死亡是所有人终将面对的结局,年轻的时候,谁都会觉得死亡对自己来说很遥远,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死亡不可预测,谁也不能保证它不会提前找上门来,它正像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于每个人的头顶 。
惧怕死亡是我们的生物本能,身处险境时人的身心都会有强烈的反应,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 。
与原始人相比,现代人不用担心被野兽杀死或因为食物不足被饿死,于是很多本能便退化了 。
文章插图
【6岁娃误会爸爸去世原因,24年不吃种子,医生:应坦然谈论死亡】我们察觉危险的敏锐度就这样不可避免地降低了 。
这就给我们制造了一个错觉,我们将危险和死亡混为一谈 。
正因为我们对危险的敏锐度降低,所以我们常常忘记对死亡的敬畏,然而当死亡真正降临的时候,又唤醒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
有时候孩子被保护的太好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会令他忘记危险的存在 。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坚持要和孩子讨论“死亡”这个话题的原因,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死亡,一味地逃避对死亡这个话题的探索,只能加大人们对死亡的无知 。
文章插图
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和接受死亡首先,避免用“善意的谎言”欺骗孩子为了避免二次伤害,父母往往会采用此法,就比如宠物狗死去了,父母会对孩子说,宠物狗不小心睡着了,它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梦境中不肯起来,我们不要去打扰它 。
这无疑是掩耳盗铃,出发点再好,终究是谎言,这就是在向别人传达虚假的消息,这就是在剥夺他人知悉真相的权利 。
我女儿三岁那年,陪伴她半年的小仓鼠死了,为了不让女儿伤心,我和爸爸就在女儿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小仓鼠的尸体提前处理掉了 。
然后我们编织了一个谎言告诉反复追问的女儿,说小仓鼠想妈妈了,就背上书包去找妈妈去了 。
我们希望过一段时间女儿能忘记 。
出乎意料的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女儿还在追问小仓鼠过得好不好?它找到妈妈了么?
虽然我们善意的谎言让女儿暂时停止了追问,但却剥夺了女儿获得真相的权利,这是一种偏见,也是一种伤害,我试图让女儿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让女儿承认生活的无奈,进而忘记这种无奈 。
文章插图
死亡这件事是无奈的,是不可挽回的,是不可以被击败的,我们不应该将这种伤害和压力美化成一种幻想,这等于是在向生活低头 。
我们需要承认这种无奈,勇敢地面对这些压力,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尝试理解各种压力带给我们的感受,即使这些感受令我们痛苦 。其次,提前做好心理建设,而不是遇到死亡话题再来科普死亡知识 。
我们一定要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利用身边的一切给孩子科普死亡知识 。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四季变化,落叶和花朵的枯萎让孩子感知死亡,也可以谈论动物的死亡,让孩子明白身体功能的停止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或者通过动画片、书籍让孩子明白死亡并不意味着感情的终结,同时告诉幼小的孩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才能活得很长久 。
文章插图
给大家推荐一套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关于死亡的绘本,非常适合3-8岁的孩子做生命科普用 。这套书的名字叫《感触生命主题绘本》 。
这套生命绘本一共六册,书中通过主人公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宠物之间相处的故事,帮助孩子理解和面对死亡、体会爱与陪伴 。
文章插图
比如《别忘了,外婆》这本书里,讲述的是小主人公深爱的外婆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忘记了他和身边的一切人和物,通过对外婆的陪伴和照顾,慢慢感受爱的力量,虽然最终外婆依然去世了,但孩子从这本绘本中明白了生命的自然消逝,知道爱和回忆不会消失,明白生命和死亡的意义 。
还有《和宠物说再见》这本绘本,讲述了小主人公最喜欢的小狗逝去的故事,虽然我们对生命的终止无能为力,可是我们的付出和陪伴,让老去和死亡变得顺其自然,只有坦然接受死亡,才能勇敢地走出悲伤 。我们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孩子明白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生命 。
这套《感触生命主题绘本》是一套非常有意义的生命绘本,帮助孩子认识生命、了解死亡,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强烈建议有3-8岁孩子的家庭备一套,链接放在这里,点击即可购买 。最后,家长自己要先放下对死亡的恐惧,才能了解孩子对死亡恐惧背后的情感需求 。孩子害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的陌生感,让孩子对未知的恐惧,而这种陌生感是哪里来的?多数时候是父母造成的 。
父母不愿意跟孩子多谈论死亡,这给死亡这个话题蒙上了一层神秘,孩子只能从一些动画片、游戏里去了解死亡,而动画片、游戏里的死亡教育并不严谨,甚至有孩子因为相信游戏里的重生设计,而认为生命是可以反复的,这将是对生命和死亡最大的误解 。
文章插图
所以父母一定要去主动储备相关知识,用科学的观点去解答孩子的疑问,跟孩子一起探索生命的秘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无惧死亡、珍惜生命 。
文章插图
作者:等风来
- 带孙子的老人晚年谁更幸福 老年人带娃放心吗 带孙子和不带孙子的老人晚年谁更幸福
- 草头娃娃多久发芽长出来 草头娃娃几天发芽长出来
- 五个奥运福娃分别叫 五个奥运福娃的名字由来
- 喜欢用萌娃做头像的是什么性格 用萌娃头像的人寓意什么性格
- 娃娃菜可以生吃吗凉拌 娃娃菜可以生吃吗
- 梦见娃腿断了是什么意思
- 买了棉花娃娃后悔了怎么回事 棉花娃娃值不值得养
- 云养娃
- 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福娃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五个娃娃分别是动物
- 蒜蓉娃娃菜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