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红|这里的“小巨人”逆势跑出“加速度”

◎采访人员 叶 青
5月23日 , 广州一品红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品红)的研发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药物研发 。
这是一家聚焦于儿童药及慢病药领域药物研发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 也是广东省“专精特新”的企业之一 。 目前在研项目50余个 , 其中在研痛风创新药物AR882已在全球开展Ⅱb期临床试验 , 疗效显著 。
“专精特新”企业被形象地称为“小巨人” 。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爬坡换挡期 , “小巨人”锚定创新 , 做精做强 , 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 “一季度 , 广州6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实现逆势大幅增长 , 比去年同期增长20.12% , 远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7.9%的增速 。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局局长叶华东说 。 广州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859家 。
花式助力企业招揽人才
北京冬奥会期间 , 在首都体育馆 , 智能感控消毒机器人不仅为入场人员测温 , 还承担场馆日常消杀任务 。 这台为抗疫而生的机器人出自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特智能) 。 “从形态单一的机器人发展到复合式的机器人 , 并在全国各地的隔离酒店、方舱医院实现大规模应用 , 得益于我们加入大量的新技术 , 让机器人做更多更复杂的事 。 ”公司联合创始人李良源介绍 。
作为一家以研发为主的“专精特新”企业 , 赛特智能研发投入大、研发人员多 。 “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 。 ”这正是其在发展初期面临的困难之一 , 李良源说 , “与大公司相比 , 中小企业需要花更多成本才能找到所需的人才 。 ”
专注于研发智能化测试软件关键技术的广州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有同样烦恼 。 “难以招到懂底层技术的高端软件人才 , 制约了与国外软件的竞争步伐 。 ”公司副总裁韦眉感叹道 。
人才难找 , 束缚着“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手脚 。 令韦眉高兴的是 , 近期广州相继出台了政策文件 , 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招揽难题 。
4月 , 《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明确 ,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 ,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引智、引技、引才 。
5月 , 广州市科技局发布的《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6年)》提出 ,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人才(团队)申请市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 尤其是探索完善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或“旋转门”机制 ,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端研发人才纳入相应的职称序列 , 并明确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国际人才 。
“我们公司自研的机器人在世界范围内 , 特别是医疗领域中能走在前端 , 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提供的开放务实的创新环境 , 另一方面与政策的支持分不开 。 ”李良源说 。
开辟金融支持“绿色通道”
“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在于创新 。 相应地 , 研发投入大、融资难等问题成了其绕不过的话题 。
韦眉告诉采访人员 , 去年5月 , 公司获得浦发银行推出的首个“专精特新”贷款 。 “因为有了政府政策支持 , 我们还陆续获得多家银行贷款授信额度 , 极大增强了公司的资金实力 。 ”
在广州高新区 , 无论是注册落户 , 还是增资扩产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都能获得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 。 去年8月 , 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专精特新10条”专项政策 , 专门开辟金融支持“绿色通道” , 推动“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