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之国
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 。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的美称 。
自公元1044年缅甸成为统一国家后,阿奴律陀王建都蒲甘,进行宗教改革,改信奉小乘佛教,建塔修庙之风一直延续至今 。佛教对缅甸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甚至语言一直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
缅甸舞蹈
缅甸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从印度流传过来,后来受泰国的影响,舞蹈特别突出曲线,风格十分鲜明 。主要以半蹲、全蹲、跪为基础,协调配合手、脚、腰(塌腰)、胸、头(仰头)等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各种舞蹈形态,形成独具风采的人体三道弯的造型动作,典雅柔美、婀娜多姿 。
出家习俗
缅甸的男人虽然生活悠闲,但他们一生必须出家一次,出家次数不限,时间可长可短,有的终身当和尚,更多的则是几年、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 。一般男孩到了15岁左右,家长就要准备出家仪式,这对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要 。
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 。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纱、手持黑伞的僧侣,全国僧侣有10几万,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万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现在已缩短为7夭 。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 。出家手续十分简便 。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 。
和尚在缅甸普遍受人尊敬 。每天天一亮他们就出去化缘,人们都很乐意给予布施,有的还惟恐布施不及时、不周到;也有人早早就把饭莱做好,到家门口来恭候和尚来化缘,也有的人家甚至常年负责数名和尚的饭食 。在农村,当人们见到和尚(特别是法师)时,都要就地跪拜,和尚出门乘坐车船,旁边的人都会自动起身让座,买票时,不是把钱直接交给售票员,而是把钱包打开,由售票员自己来取 。和尚们摒弃一切杂念,苦行修道,认为这是达到幸福境界的唯一途径 。他仍有许多禁忌,对妇女不能直视,即使是稍微触及一下女人的衣裳,也会认为使苦心孤诣的修行化为乌有 。和尚不准杀生,但可以吃肉 。男子在出家期间不能娶妻,要想结婚必须在还俗之后 。缅甸信佛教的善男信女们朝拜佛像时不是烧香,而是奉献鲜花 。每个家中均供奉有佛像,奉献的鲜花天天要换因此使得缅甸鲜花行业生意兴隆 。
缅甸人历来十分尊敬僧侣 。在古代,佛教大法师就是国王的国师 。国王见国师必须赤脚膜拜 。召见法师时要主动让开宝座以示尊敬 。人们见到僧侣要停步,双手合十 。躬身施礼 。在现代,缅甸人对僧侣的崇敬之情丝毫未减 。对僧侣讲话要用敬语,出门坐车或乘船,要给僧侣让坐 。若因佛事出门,国家要负责给僧侣买票 。求见僧侣要行五体投地礼 。哪怕是亲生父母见了刚刚入佛门的儿子也要行此大礼 。
过去,到缅甸人家里作客,都要进门脱鞋,现在这种习俗已渐有改变 。进入佛塔或寺庙时,任何人都要脱鞋,就是国家元首也不能例外,否则被视为对佛的最大不敬,有时还可能要招来麻烦 。缅甸人对佛极度虔诚 。平时,即使天气炎热山路崎岖,赤脚拜佛的人仍络绎不绝 。过去到缅甸人对牛无限崇拜,敬若神明 。对“神牛”不准鞭打、役使,更不可宰杀 。“神牛”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拿出最好的食物奉献给它 。在路上或闹市中如遇上“神牛”,行人和车辆都要暂时回避 。逢年过节,缅甸人要举行敬牛仪式 。
商务活动必须注意,在缅甸,女性地位高,不可歧视女性 。认为左手是不洁的 。男女不可牵着手走路 。游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举动,会被视为“罪恶滔天” 。跨坐石佛像上拍照,会惹出麻烦,甚至有可能被课刑 。一般人决不会坐在高过和尚的坐位,商客必须“人境随俗” 。为了接待和尚,缅甸商人天大的事可不管,约会也只好改期 。
有名无姓
缅甸人名字的传统性特点是有名无姓,并往往在名字之前加上一定的称谓词,以标明其性别、年龄、官位、尊卑及特定的感情色彩 。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即自谦为“弟弟”或向对方慰称“弟弟” 。对长官或受尊辈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吴”,意即敬称对方为“叔叔”、叫“伯伯” 。对平辈或年轻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即称对方为“兄” 。
缅甸人认为在星期二做事情必须做两次才能成功 。所以,一般人都避开在星期二做事,缅甸人有个风俗,每逢星期五这一天,忌讳乘船渡河 。缅甸人送给别人东西时,必须在星期一至星期六进行,星期天禁忌送物 。尤其禁忌送衣服、纱笼等 。避讳母鸡在布上下蛋,以防破财 。避讳旅途遇蛇,若遇蛇,则应返回并推迟行期 。忌在“安居期”(从缅历4月15日至7月15日)结婚、宴请、迁居、娱乐,僧人亦不得外出 。严忌不脱鞋就进入佛塔或寺庙 。忌睡高床 。在吃饭时,须按照男右女左的习俗入座 。
【缅甸当地特色】乐善好施
缅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乐善好施 。在缅甸,几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 。缅甸人施舍不讲究物品的贵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 。缅甸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 。”缅甸人认为,如果能在炎热的夏天向过路人施舍一杯清凉洁净的水,则是一件很积德的事 。所以,你会看到,在缅甸人自家大门口,在市内公共汽车站,或在公园、佛塔等场所,总放有盛满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过路人饮用 。缅甸人的施舍和捐献到处可见 。数以万计的佛塔和数不清的寺庙是人们捐款修建的;全国32万僧尼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连市内公共汽车的凉棚、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钱修起来的,上面都刻有施主的名子 。缅甸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钱修佛塔 。他们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临死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 。
缅甸风俗
缅甸人喜爱鲜明色彩,也喜欢用猫头鹰作图案 。他们除了喜欢穿“纱笼”以外,还爱用金首饰,不少人宁愿节衣缩食也要买一二件首饰佩戴 。妇女首饰除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镯之外,还有金脚镯,男人简单些,通常是金项链、金戒指翻金钮扣 。缅甸男人头上爱扎素色裹巾,缅甸人称之为“岗包” 。女子穿的纱笼一般很薄,配有底裙,有的还系上银带或装饰钮扣,最隆重的盛装是穿着白色蝉翼纱的上衣和红色的纱笼 。在缅甸,不论男女平时很少穿鞋袜,不是光脚,就是穿拖鞋或有孔的凉鞋,政府官员只是在接待外宾时才穿鞋袜缅甸人以米饭为主食,吃饭不用筷子,也不使刀叉,而是用手来抓 。有爱好洗澡的习惯,一般早晚各洗一次 。
旅游礼仪
到缅甸旅游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当地宗教习俗 。缅甸是个佛教的国度,生活中的各种礼俗都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 。在缅甸首都仰光的大街小巷,花间树丛,常可见到各种鸟在追逐嬉戏,原因在于当地人养成了不杀生的习俗,是他们视乌鸦为“神鸟”,对其倍加爱护 。他们对牛也敬若神明,在闹市遇上“神牛”,行人和车辆都要回避让路 。不论何人,即便是外国游客,进入佛塔或寺庙时,也都必须脱鞋 。
缅甸-佛教习俗到缅甸去访问或旅游,置身于虔诚的佛教国度里,所见所闻无不印有佛教影响的影子,你会身不由己地受到佛教思想的感染 。
到缅甸人家里去做客,你会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供有佛龛 。有钱人家供金佛、银佛、玉佛,收入一般的人家供木雕佛像,家境贫寒的人家供纸佛像 。拜佛是缅甸人每天必做的一件大事 。人们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场上去买各种鲜花插在佛龛上,然后早拜祈祷 。晚上睡前还要进行晚拜 。每逢节假日,缅甸人常到寺庙去拜佛听经,或到远近有名的佛塔去拜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