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 。”这里的“处”是“终止”的意思,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意思是说处暑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
处暑农事
处暑节气是我国华南地区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时期 。此时华南中部地区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要多 。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 。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时节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 。华南地区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水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 。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 。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工作 。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 。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 。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 。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
处暑养生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 。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知的 。科学的养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 。
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侯气复 。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
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
处暑起居养生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 。为补充体内阳气,要保证充足睡眠,改掉夏季晚睡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 。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还要加强锻炼,以早晚为好 。锻炼的方法以经常进行登山、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为好 。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特别是下午感到特别疲乏,伸个懒腰就会马上觉得全身舒展 。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 。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但是不宜急于增加衣服 。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 。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 。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 。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上生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 。
因此,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外,还可以按摩肚脐,方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100次 。如果寒气积聚日久,病症顽固,还可以取粗盐(腌咸菜用的)0.5-1公斤,将盐炒热后装入毛巾缝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脐上热熨 。
处暑运动养生
秋天,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 。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 。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 。因为秋天金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 。但是,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
处暑情绪养生
秋天主“收”,因此,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 。
“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
处暑的习俗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
3、开渔节
【24节气:处暑】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 。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