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闻名遐迩的“皇会”

【天津闻名遐迩的“皇会”】古文化街的“皇会”,也是一个闻名遐迩的传统活动 。“皇会”最初叫“娘娘会” 。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宫”海神娘娘的生日 。清代康熙年间,有人倡仪,在海神娘娘诞辰之前出会4天,即农历三月十六日送驾:将海神娘娘和眼光、子孙、斑疹、送生娘娘的头像,送到闽粤会馆天后殿供奉;十八日接驾:将这5位娘娘的木像接回;二十日和二十二日“出外散福”:抬着5位娘娘的木像沿街游行,接受人们的香火 。这就是最初“娘娘会”的活动 。每逢此时,民间的法鼓会、大乐会、鹤龄会、重阁会、中幡会、高跷会等,沿街表演各种技艺,呈现一番盛况 。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乘船下江南路过天津,一时高兴,提出要看“娘娘会” 。当时,乾隆皇帝的船停泊在三岔口 。各会从船前经过,尽力表演,各显其能,精彩纷呈,博得乾隆皇帝的赏识 。其中,乡祠挎鼓表演出色,乾隆皇帝赏给4名鼓手各一件黄马褂;鹤龄会唱得最好,乾隆皇帝赏给4名鹤童各1个金项圈 。乾隆皇帝还“娘娘会”的组织安排大加称赞,赏给2面龙旗 。从此以后“娘娘会”身价倍增,易名为“皇会” 。
乾隆、嘉庆年间以来,“皇会”越办越红火,声势越来越大,各会依次出游:净街会,负责将街道打扫干净;门幡会,将“天后宫”海神娘娘的历代封号写在大幡上,组成仪仗队簇拥;太狮会:仿?quot;“天后宫”大殿前两个石狮的样子,做成两个木头狮子,抬着保驾;挎鼓会,由十三、四岁的鼓手表演歌舞,此外,还有花鼓、高跷、身歌、捷兽(狮子舞)、重阁、中幡、萃韵音乐等歌舞、杂技表演 。最后,才是载着5位娘娘木像的宝辇;每个宝辇前面都有法鼓会,后面有8个人骑着8匹大马、打着8杆大黄旗,进行护驾 。每逢出“皇会”,沿街人山人海,人声喧闹,人情激奋,盛况空前 。
在后来的岁月里,“皇会”不再是年年都举办 。最后的几次“皇会”,分别在清代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民国4年(公元1915年)、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差不多是10年左右1次 。
古文化街修复以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又恢复了“皇会” 。在这一天,以龙灯、高跷、旱船、秧歌、法鼓、中幡、狮子舞和武术等表演为主,街头熙熙攘攘,热闹异常,成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盛举 。这个富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又出现了一片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