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当地特色

印度服饰
印度人的衣着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印度人顽强而自信地坚持着自己在服饰上的悠久传统和审美习惯,并不无自豪地向外部世界展示着印度服饰的美丽与雅致 。印度的服饰,纱丽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 。据传,纱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画中就常见身披纱丽的妇女形象 。最早的纱丽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穿,后来逐渐演变为妇女的普通装束 。
印度妇女的服装则比较艳丽,主要有裙子、纱丽和紧身上衣等 。裙子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有些绣上花,爽心悦目,有些镶上镜片,光彩照人 。纱丽是印度妇女最钟爱的传统服装,不仅印度人喜欢,就是外国人也为之陶醉 。在穿纱丽的时候,首先要穿上紧身上衣,将双肩和胸脯紧紧包裹起来,而小臂和腰部完全裸露在外,下身要穿短裤或衬裙,然后将纱丽披在身上,一直到脚踝处 。由于纱丽本身非常轻薄,容易透光,所以衬裙的颜色与纱丽要相配 。印度妇女有个习惯,就是肚脐随便露,但大腿小腿则万万不能露 。
纱丽布料长度一般5-8米,宽度1.25米,质地从普通棉布到闪光丝绸等,刺绣图案不拘一格,变化无穷 。披戴方法雅致多样,因不同地区和个人爱好而有所不同,有的缠绕全身,有的连头裹起,有的看起来好象是穿长袍,也有的地区妇女把纱丽披到两腿之间,而最普遍的方法是从肩膀上缠着全身披戴和打折 。妇女们喜欢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换不同颜色的纱丽,夏季纱丽的颜色多为浅黄色、浅蓝色、浅绿色等,冬季纱丽的颜色多为深红色或浅红色,雨季时多为深绿色 。
纱丽受到印度各阶层妇女的喜爱,不管是上层社会的显贵夫人,还是终日忙碌的农家妇女,都穿着同样式样的纱丽,所不同的只是质地 。名门贵族往往身穿丝绸纱丽,有的上面还镶嵌无数宝石或玻璃镜片,光耀夺目,她们往往有几十条、上百条颜色不同、图案各异的纱丽,根据自己的心情、爱好和场合选择穿戴 。而一般平民百姓,大多穿戴棉布或棉纱纱丽,件数也比较少 。因其端庄含蓄而雅致大方,纱丽也受到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的青睐,他们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纱丽,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印度传统服饰之王纱丽的无穷魅力 。
纱丽的式样繁多,不拘一格 。每逢喜庆的日子,印度妇女都会穿起自己喜爱的纱丽,点上传统吉祥痣、涂上迈何迪,逛街串门、访亲问友 。纱丽因穿者的贫富也有不同,穷人穿的纱丽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贵妇人则穿的是丝绸或薄纱制的纱丽,上缀以金丝银线织成的图案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 。
除了纱丽之外,印度妇人还有一种衣服也比较普遍,上衣比较宽松,长至膝部,叫“古尔蒂”;下身则是紧身的裤子,名叫“瑟尔瓦”,再加一条纱巾往脖子上一围,长长地向后飘去 。
印度穆斯林妇女习惯头戴面纱,有些人甚至在吃饭或喝水时也不摘下来,北印度的穆斯林尤其如此 。从前,穆斯林妇女不戴面纱不能出门,即使坐在轿子和马车里也要戴面纱 。现在,印度穆斯林妇女戴面纱的情况有所变化,有些较为开化或发达的地区,妇女并不戴面纱,但就多数地区而言,仍然戴面纱 。印度穆斯林讲究穿戴,穆斯林服装式样很多,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变化,衣服和帽子的种类及样式不尽相同,其中以德里、勒克瑙、海得拉巴的服装最为闻名 。
印度男子最为普通的服装是“托蒂”,就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甘地穿的那种衣服 。“托蒂”其实也是一块三四米长的白色布料,缠在腰间,下长至膝,有的下长达脚部 。随着社会发展,男子的衣服也有改进,除“托蒂”外,上身加了一件肥肥大大的衬衣,名为“古尔达” 。天冷时,再加一件披肩 。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场合,经常会看到个别上穿“古尔达”、下围“托蒂”、足踏拖鞋的老人 。不知内情的外国人往往以为这些人无足轻重,实际上这种打扮才是最有身份的标志 。不过,在城市里,男子服装已经趋于西化,西装差不多是最为普遍的男子服装,即使不穿正规的西服,也是西式的衬衣和长裤 。印度男子,特别是有身份的政府官员在正规场合,常穿一种很像“中山装”的上衣,也是紧紧的衣领,胸部有一兜,再别支钢笔,看上去也是挺精神的 。
印度男子平常大多身穿无领或圆领的长衫和宽松的围裤陶迪,头上缠上厚厚的头巾 。长衫一般长不过膝,围裤垂至脚面以上,头巾长达几米 。头巾的包法各式各样,多达十几种,从头巾的不同包法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谁是印度教徒谁是锡克教徒 。头巾的颜色不一,有白色、红色等各种颜色,其中以拉贾斯坦人和锡克人的头巾最为艳丽 。印度教徒缠头巾是一种传统,也是为了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纯属个人行为,不愿意缠可以随时摘下来 。而锡克教徒缠头是他们民族的特征,也是必须遵循的教规,不能轻易摘下来,如果别人要他们摘下头巾,无疑是对锡克人的侮辱和挑衅 。
印度男子在一些比较正式而又要求体现民族特点的场合,多数都穿“尼赫鲁服” 。这种服装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时期象征印度民族精神的服装,即“民族服装”,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中山装”,只不过上身稍长一些,扣子也多出几排 。另外,在现代城市,西装革履打领带的人逐渐增多 。但乡下的农民则仍以穿围裤陶迪、三角裤和赤脚为主,印度中部和北部地区,冬天天气较冷,在单衣外面披一条线毯或毛毯,即可御寒过冬 。
加洛山区的土著加洛人穿衣服很少 。绝大多数男子只穿一条三角裤,遮住下身,妇女在腰间围一块齐膝长的黑布,上身穿一件护胸衣,一些妇女裸露上身 。非基督教男女头上缠一条家织的布带子,在特殊场合,戴一条镶边的红绸子,头巾裹成一圈又一圈,露着头顶 。有文化的加洛人和基督教徒,穿英国式衣服 。
印度社交礼仪
印度待人接物的讲究相当多 。“那摩斯戴”是印度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在见面和告别时,印度人总免不了说一句“那摩斯戴”,这是印地语,意即“您好” 。
双手合十是伴随“那摩斯戴”的身体语言 。一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或举手示意 。两手空着时,则合十问候;若一手持物,则举右手施礼,切不可举左手 。合十的高低也有讲究 。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 。
【印度当地特色】拥抱也是常见之礼 。若久别重逢,或将远行,或有大事发生等,则要拥抱 。拥抱时,彼此将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向左边,胸膛紧贴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边,再把胸紧贴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背并紧抱,以示特别亲热 。
摸足是行大礼 。在很重要的场合,对于特别尊敬的长者用额头触其脚,吻其足,或摸其足 。现在多用的是摸足礼,即先屈身下蹲,伸手摸一下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额头,以示头脚已碰 。
献花环在印度是欢迎客人常见的礼节,主人要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 。客人越高贵,所串的花环也越粗 。点吉祥痣也是印度人欢迎宾客的礼数 。每逢喜庆节日,印度人爱用朱砂在前额两眉中间涂上一个圆点 。他们认为,吉祥痣可以驱邪避灾 。有时,印度人为了表示隆重欢迎,不仅向宾客献上花环,而且还给客人点上“吉祥痣” 。在姑娘出嫁之前,父母要选吉日,请僧侣专门给姑娘点吉祥痣,祝愿她终身幸福 。现在,吉祥痣实际上也成为印度妇女日常打扮和美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
盘腿而坐是印度人常见的坐姿,这种习惯在城乡都很普遍 。农民在田间休息或在家吃饭,都爱盘腿席地而坐 。在老式的铺子里,工匠干活,伙计售货,都是盘腿而坐 。民间的说唱艺人和琴鼓乐手演出时,也是盘腿而坐 。
送礼印度人访朋问友经常送礼物,一般来说礼物有糖果、鲜花以及主人可能会喜欢的东西 。因为印度人爱吃甜食,所以送糖果的居多 。糖果有的是从商店中购买的,有的是自家做的 。印度人自家做的糖果又甜又腻,如果不习惯,很难受用 。
印度恒河
印度恒河最神圣的一段在瓦拉纳西(Varanasi)古城旁的河岸 。无数印度教徒,千里迢迢来到瓦拉纳西,就为了浸身于河里沐浴 。他们深信恒河圣水能洗脱一生犯下的罪孽与病痛,灵魂因此纯洁而升天 。有些自知所剩时日不多的人便来这里等待死亡 。也有死后家人将遗体运来此处火化,骨灰撒入河里,让灵魂修成正果,从此超生 。
尤其一年一度的沐浴祭祀,更是人潮汹涌 。黎明时分,河岸边的活动已经开始踊跃,加上层层薄雾笼罩河面,更添一份神秘感,是游览的最佳时刻 。不少信徒已赶到,向东方朝拜后便浸于寒冷河水中沐浴一番 。男的一丝不挂,女的则穿五彩衣服入水,在众友与昏暗天色掩护下,躲躲藏藏也把衣服解下 。烟雾迷茫的景色,五彩缤纷的传统生活与古老宗教礼俗,简直是个摄影天堂 。
提醒游客:需尊重当地人的礼节,最好不要明目张胆拍摄焚烧尸体过程或女信徒解衣沐浴春光 。
左手为不洁,右手抓饭吃
1、平时送茶、上菜、接吻、递东西,到商店挑选商品等都不允许用左手,见面时更是禁忌用左手握手 。
2、用右手抓饭吃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 。在北方,人们用右手的指尖抓食物吃,把食物拿到第二指关节以上是不礼貌的 。在南方,人们用整个右手搅伴米饭和咖喱,并把它们揉成团状,然后食用,用手进食时不能触及公共菜盘或为自己从中取食,喝水时不能用嘴唇接触盛水器,而要对准嘴往里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