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丧葬

丽江纳西族的丧葬,是由火葬逐渐改变为土葬的,它在很多方面保存着民族特点 。
人将死时,至亲们围优在病者身旁守护 。把米(男丸枚,女七粒),茶叶和碎银少许,用红纸包好,放人奄奄一息的病人口中,并诸东巴或族中长者诵开路经,指引死者灵魂前往祖先住地 。人一断气,全家即嚎陶大哭,派人向亲友报丧,孝子需执香和几枚铜钱到河边"买水”,然后洗尸(男用九碗,女用七碗) 。洗毕,把尸体全身涂上酥油,涣上干净衣服,在耳、鼻、眼角、嘴里塞些棉花,停在堂屋正中的板床上,头朝外,脚朝里,尸身上盏白布单,中压一段土坯,脸上盖一张阴阳白纸,敞开格扇门,床前方桌上 。摆着插有十字交叉筷子的一碗夹生米饭,及茶、酒、内,蛋等祭品 。点灯烧香,举行祭奠,死者的家属披麻(孝子)威孝,跪在死者两旁守灵,每逢近亲来祭奠,都必须以哭泣示哀 。按习惯 。人死后的当晚或次日晚需人棺 。人棺时间、依属相生辰而定,盖棺时,与死者属相相同者要回避 。
办丧事择吉日举行,一般有"悬白”"开吊"."出殡安葬”等程序 。大多数人家只办二至三天,人们依照死人不能见天的习俗,在天井中搭天棚,地上铺松毛及扎有松枝的“柱坊” 。请本族中能干的长者负责情挥司库、司厨、司礼仪、司水火等从事人员操办丧事 。纳两族认为办丧事是人生第二件大事,所以,即使是卖大牲畜,借帐或典卖田地,也要杀鸡宰猪来招待二、三十桌亲友,耗费很大 。
办丧的第一天是“悬白” 。当天清晨,夹家大门前竖立一根几丈高的木杆,在东巴或道士念经和吹鼓手们的哀乐声中,由孝子把买来的“白”(由麻线接连忖圈,外贴彩花纸花 。画,呈圆桶形、有垂穗,中间还有白纸同心,良者有十二节)升于杆顶,让其随风飘荡,表示死者升人乐土 。当晚举行“燃灯”仪式,即由死者的子女在两三个铜盘内,放油及几排棉蕊,跪拜后在灵前点燃,哭泣致哀,为死者照亮通往光祖住地的路程 。之后,村邻亲友们围绕火堆,跳唱“哦仁仁”等哀歌 。
"开吊"于“悬白"次日举行,是开夹中最隆重的仪式 。凌晨有“鸡鸣祭",就是在五更时分,备办粥品、糕点,烘干灵前,由孝女或近亲中善于哭灵的妇女主祭 。哭灵者要以丰宫的想象力、比喻和生动的语言,来哭数死者生前为人的好品德、勤俭持家和抚育子女的亨劳,待人接物的豁达;夸张祭品的丰盛,孝子孝女们的虏诚;表示亲友们的悲哀和怀念,等等,届时,常有许多妇女边劝边听 。早餐后,悼唁的亲友陆续削来,东巴或道士整装,在灵旁佳上神佛舢象,执法杖,摇铃合铰,敲木鱼,吹鼓手奏哀乐,放鞭炮 。孝子披麻戴孝,穿草鞋,手扶哭夹杖,肩扛"魂帷”,跪在灵前,孝女接其后,用鸡、猪 。或猪头)和羊等为牺牲,在祭司的号令下进行三次拜条 。之后,孝子孝女退跪灵枢两旁,让亲友们祭奠 。同时发放孝布,如死者是男性,同族近亲戴孝的多,死者为女性,则女方亲友戴孝的多 。夫妻之间亦有互相戴孝的习惯 。
"出殡",多数人家在开吊后立即举行(如办丧事三天,则在次日出殡〕 。当天一早,先派人去墓地挖穴,并把为死者准备的碗、盘 。筷子、木勺等,放到去墓地途中的第一个岔路口 。出殡前,孝子孝女需再次叩头向灵枢告别,接着撤去祭桌,另换一张长凳,把盛着净水及数枚铜钱的碗放在上面 。东巴边念送魂开路经 。边用法刀把碗砍碎(人们称为死者上路顺利的买路钱),再把降下来的“白”放在棺上,在哀乐和哭泣声中,由八人抬棺起灵,从跪在院子里的孝子孝女头上越过 。
之后,东巴和吹鼓手奏乐开道,由一个男人在前撒纸钱引寻出门 。按习俗,孝子和孝女还需在大门外,及第一个岔路口处,反向跪下接送两次,让灵枢从头上越过;到第一个岔路口后,孝女与送灵亲友哭拜后返回 。孝子则扛“魂幡”引灵枢到墓地 。到时,孝子用后在襟兜上从槽头转一圈撇土,井行叩拜礼,请任场者掩埋,埋时还要说一锄金,二锄银,三锄子孙兴旺的吉利话 。回家进餐时,孝子孝女们向亲友叩头致谢 。
次日,家人及近亲带者祭品到坟上祭奠复丧,添加坟土,烧掉魂幡等杂物 。
丽江纳西族人死后,喜做“七”事 。中年人做“五七”,老年人做“七七” 。“四七”照例由嫁出的女儿主办,一切费用由她们负担,以尽养育之情 。做"七"事,都是在家里立牌位进行,早迎晚送 。
“白日”,死肴家属及近亲上坟扫墓,烧毁孝子戴的麻布帽子和披巾 。此后,孝子可以理发:穿孝衣的人可以缝边钉扣子,一般亲属可以去孝 。
人死满周年时做"年斋” 。三年孝满时,需请和尚,喇嘛或东巴念经超度,宴请数桌亲友,粘贴服孝期满的红对联,并到坟上烧毁孝服,或染色后再穿 。此后,死者与其他祖先一起供奉,不再举行单独的纪念活动 。
【纳西族丧葬】丽江纳西族对妇女产期死亡和非命死者,一律在野外火化,其骨灰不能葬在祖先的墓地上 。